2000多年前的阳城的一个炎热午夏,彼时的陈胜还十分年轻,“辍耕之垄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慢慢地滚到了脖颈,他眯着眼缝,望着太阳,长叹一口气,“苟富贵,勿相忘”,旁人只当痴人说梦,他最后却成就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王侯将相之业。只是最后,他对待同乡的老乡旧友却赶尽杀绝。谷底展示本性,顶峰暴露素养,历史上草根出身的统治者性情通常敏感猜忌,毛主席是历史上少有的真正做到了“苟富贵,勿相忘”的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4年的一个云淡风轻的晴天,在湖南衡东三樟乡栗子港,一个叫“彭友胜”的男孩呱呱坠地,这里虽然山清水秀,农田却时常青黄不接,这也逼迫青壮年们外出另谋出路。彭友胜也不例外,穷人孩子早当家,念了半年的私塾,便开始砍柴捕鱼做饭,为家里分忧解难。1891年11月17日,他7岁那一年,大冶县刘仁八镇岩山村烟铺朱家第二个男孩子出生了,起名为朱其升,这也是个一穷二白的家庭,家里有4个兄弟,却只有一间土屋,一片果树,连丁点的田地都没有,家中贫瘠,兄弟众多,自然是要有人外出谋生的,12岁的朱其升便随人到田江做学徒,学习打铁和修雨伞,朱其升手脚灵活,生性勤奋,15岁便出师了。

可是水旱灾害加之大环境不景气,朱其升连一顿饱饭都没吃过。更有甚者,有一次老板外出,朱其升实在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就把吊在炉上铁顶罐中的一点米饭给偷着吃了,老板回来一看,勃然大怒,恶狠狠地骂他是“喂不饱的猪!”,朱其升生性倔强,受不了委屈侮辱,跟老板理论了几句,老板气势逼人地上前,给了朱其升几耳光,朱其升被这几个耳光打得委屈生气了,他偏低着头,嘴巴凸起,直直瞪着,呼吸声格外沉重,整个人如同一头愤怒的黄牛,老板见到他这样,便胆怯了,骂骂咧咧地说了句:“我惹不起你这个猪脑壳,你趁早给我滚蛋!”朱其升便连夜卷着铺盖走人了,逃离了那里。

此时,那个叫彭友胜的新兵蛋子,已经成为了副目(副班长)。1899年,年仅15岁的彭友胜便已经背井离乡,出来自谋生路。期间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甚至吃顿饱饭都成为一种奢望。1907年,流落在湖南长沙的彭友胜看到了湖南新军的招兵告示,便一股脑儿地跑了过去,军队再不济,也是给得起一碗饭的。时年23岁的彭友胜被分在第49标第2营后队,此时的他正值最为热血澎湃的年纪,又遇到一个分外动荡的年代,时势造就了很多草莽英雄,彭友胜加入部队之后,因为头脑灵光,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勤勉努力,几年之后,便得到了晋级升迁的机会,被提拔为副目(副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恶毒老板那里逃出来的朱其升流落在长沙街口,一路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靠沿街行乞而得一口热乎饭。这年深秋的一天,朱其升打听到了官府正在招收新兵,于是食不果腹的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因为朱其升的身高、年龄、身体素质都符合新兵的招收标准,他很快便被新军纳入其下,成为赵恒惕麾下的一员列兵。

进入军队后,朱其升被分配到彭友胜那个班,他因与彭友胜两个人境遇相同,性格都一样忠厚老实,做事勤奋,所以朱其升进入部队不久之后,便跟彭友胜打成了一团,二人关系十分要好。彭友胜对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小伙也十分欣赏并且非常喜欢。有一次,部队行军过河,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屋漏偏逢连夜雨,马车拖着工具不小心陷入河滩泥沼中,并且越陷越深,马腿不能自拔,部队也因此被束缚了脚步,朱其升不假思索便一个跃步跳进泥沼中,用自己的肩膀扛着车杠,使劲往上推着,可是此时的车杠伴随着一声咔嚓,断裂了,这样一来,想让马走出深陷的泥潭,变得更加艰难了。朱其升顾不上其他,只能拼命死死地抵住车杠,其他的士兵闻讯赶到,帮忙托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经过大家的协心合作,最后这才使朱其升幸免于难。

尽管非常危险,但朱其升的这一英勇举动也收获了颇多的赞誉,他的大无畏精神和不怕死精神在部队里广为流传,军营里自此都知道了有朱其升这号人物。朱其升自小手脚便灵活,又去当了三年的修伞和打铁的学徒,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在部队中的修修补补的小活儿便都给他承包了,修枪机,拆洗零件等的任务都可以交给他这个“技术顾问”,而且同彭友胜又如同兄弟手足一般要好,所以他在部队中的升迁之路也格外顺畅,一路直步青云,从小兵擢升为上士,每月饷银也涨至八元。走到这一步的朱其升,可以说是小有成就了。

“武昌炮啸,惊破太后梦难眠。铁桶金汤如许,神勇八旗安在,帝脉一丝悬。”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两湖地区“山雨欲来风满楼”,湖南长沙紧随其后宣布戒严,革命党人历经了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惨烈教训,焦达峰,陈作新等人便“快刀斩乱麻”般地带兵占领了衙门,使得衙门里冉冉升起了“汉”字旗,这一变化使得天下的有志之士变得澎湃激昂起来,局势也迅速地发生了改变。清军却如同疯狗一样疯狂反扑,湖北革命党人便派人到长沙,请求湖南新军起义增援,湖南新军分南北两路进攻长沙,北路便由彭友胜来指挥领导,“时势造英雄”,在这一段推进历史极大进程的战役中,彭友胜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大清的加速灭绝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值得彪炳史册的战争,里面无数的烈士血泪也构筑了今天的伟大与复兴,如果不曾有孙中山的“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的三民宏图,如果不曾有刘道一的“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的英勇就义,如果不曾有林觉民的“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的舍小家保大国的牺牲,便不会有日后的逐步独立,渐渐自主。缅怀那些时代衬托下的大人物很容易,他们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可是那个洪流下又有多少个“彭友胜们”和“朱其升们”呢,让人不得而知,无名冢满冈,家中人未归。每每想到此,便不得不使人动容。

一个社会最为敏感的群体便是学生,学生永远是整个社会最可以“管中窥豹”的人群,学识渊博,贯通古今,对于时事变化可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自湖北武昌首义之后,很多地方的学生便纷纷弃笔从戎。此时的毛泽东才18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不想参加学生军,便去投奔了湖南的正规起义军。毛泽东去了军营,见到了负责招收新兵的士兵,向他说明了来意,可是负责招收新兵的士兵却告诉他,想要进入革命军部队,必须要有军营中可靠的人来做担保,这是上级的规定。毛泽东初来乍到,上哪里去找保人?于是便同那个负责招收新兵的士兵据理力争,两人相持不下。

朱其升被他们的吵闹声吸引了注意,便过来瞧个仔细,发现一个身材魁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正和负责招收新兵的士兵争执,便过去调停劝解,毛泽东嘟囔了一句“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朱其升看毛泽东文质彬彬,相貌英俊,眼神刚毅有神,下巴上的那一颗黑痣格外显眼,于是便和蔼地问到毛泽东:

“这位兄弟,你同他争么事?有事对我说说,行嘛?!”

毛泽东听到这句话,感觉朱其升十分温和有礼,就将自己的一腔热忱的革命愿图和投军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其升,然后郑重地看着朱其升,轻声细语地说道:

“投笔从戎,为完成革命尽力,这不行吗?”

朱其升了解到了毛泽东的一些基本信息之后,感觉毛泽东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第一印象很好,十分欣赏,便将他带进了兵营,找到了副班长彭友胜,并提出想为他担保,让他进入兵营。彭友胜了解了一些毛泽东的家庭基本情况之后,也发觉这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便向上级请求,征得同意后,便将毛泽东放在了自己的班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部队之后,彭友胜和朱其升对毛泽东格外关照,毛泽东住在彭友胜的上铺,朱其升在生活上对毛泽东极尽所能地关怀,毛泽东刚刚进军营时,没有衣服可穿,没有毛毯可盖,朱其升便将自己的给毛泽东;毛泽东爱吃红烧肉,每次军队打牙祭时,朱其升便将自己的一部分红烧肉偷偷地放进毛泽东的碗里;天气渐凉,朱其升便与毛泽东睡在一起,毛泽东睡觉蹬开了毛毯,朱其升发觉之后便轻轻地给他盖上;毛泽东刚刚入伍,有些动作不够熟悉,朱其升便教毛泽东基本步法要领和枪支射击技巧。毛泽东天性聪颖,学习能力强,很快便习得了很多动作与技巧,毛泽东在朱其升的悉心指导下很快便在一次打靶训练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毛泽东也十分钦佩朱其升的手艺,但凡军队里有枪支机器坏损,朱其升便是当之无愧的修理能手,毛泽东每每夸奖朱其升时,朱其升便憨憨地解释道,小小手艺,不如肚子里满腹经纶来得重要,还说毛泽东是干大事的人。毛泽东也时常打趣说:

“我将来做了大官一定不会忘记你们这些难兄难弟。古语说:‘苟富贵,勿相忘’嘛!”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朱其升发现与毛泽东如此投缘,便想着跟毛泽东拜一把结拜兄弟,毛泽东也欣然答应了。“豪情义气冲云天,歃血为盟桃花园。肝胆相照两昆仑,此生共赴黄泉间。”深秋的湖南景色格外秀丽,“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酒红的枫叶林与丛峦叠翠的山林遥相呼应,风情万种。毛泽东、朱其升、彭友胜三人坐在向阳坡上闲谈,当毛泽东讲到《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时,便郑重其事地对朱其升和彭友胜说道:

“三国时期,刘备、关云长、张翼德三人在桃园中结拜为异姓兄弟,明誓:‘扶危救国,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如有异心,天人共戮!’我们这里不是桃园,但有红枫,我们叫做‘红枫坡前三拜把’吧,结为至交 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上报黎民,下安社会,共同奋斗,为革命尽心尽力!”

朱其升便提议,插枝为香,撮土为炉,随后三人结为了兄弟。在军队里,毛泽东经常给他们讲《三国演义》、《水浒传》、《盛世危言》和《隋唐演义》等小说,彭友胜和朱其升十分钟爱听毛泽东讲述小说,尤其钟爱《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毛泽东讲故事生动形象,眼神也传达地十分到位,讲到兴头上时,甚至手脚都动,跟专业说书的人一样。毛泽东也十分怀念他的这段经历,在后来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还向他提到了彭友胜和朱其升。彭友胜是三兄弟之中的长者,说话在部队中也比较有威信,他十分钦佩毛泽东的学识和眼光,每次拍板决定事情之前都要详细听一下毛泽东的意见。兄弟三人各有所长,也都十分尊重彼此,就这样,这份兄弟情谊便一直走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是一个“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的地方,磨炼成器,精雕细琢,最后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们部队虽然大仗没有打过,可是小战役时不时地发生,12月底的一天,部队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清军,下雪之后,道路陡峭,毛泽东和朱其升匍匐着钻到了一棵松树底下的土壕中,这时清军一串子弹打过来,朱其升当即抱着毛泽东滚到了另一个土沟中。此时的那个土壕上面的松叶被打地零叶飘散,吓得朱其升出了一身冷汗。

次年春天,部队向着浏阳进军,途中突然传来急令,命令夜行150多里到达目的地,行军途中山路为主,崎岖颇多,且天气十分恶劣,狂风呼作,烟雾缭绕,雨水冲刷下的山路格外泥泞不堪,毛泽东虽然身体强壮,可也是一介书生,比起专业队伍的身体素养,终究是弱了一点。朱其升便背起毛泽东的背包,拖着他一起前进,毛泽东实在累得难受,便跟朱其升说,让他自己先走,这种荒山野岭,抛弃毛泽东在这里相当于让他断了生路,朱其升便死活不同意,二人踉踉跄跄地来到陈家大土湾的村子旁边,正好碰见了返回来寻找他们的彭友胜,三人见追赶部队无望,便在附近休息了一晚。

“天有不测风云”,清晨时分,蒙蒙雾刚刚撩开,便听到了清军急促的马蹄声,那种架势,像是要把人捏入地狱一般,令人不寒而栗。三人商议不要轻举妄动,静候时机,后来三人又转移到一处隐蔽的阴沟里,清军疯狂地搜查革命党人,为此牵扯了很多无辜百姓,百姓们哀嚎声不绝于耳,沟里躲藏的三人义愤填膺。清军在那里没有搜查出革命党人,最后闹了三天三夜才离开,这这段时间里,兄弟三人的条件一天比一天艰苦,最后粮食和水都用尽,为了保命只能用毛巾蘸取阴沟里的臭水来滋润嘴部。三人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更加团结了。

1912年4月,他们所在的接到上级就地解散的命令,所以三人分道扬镳,朱其升回到老家,打铁种田;彭友胜继续当兵;毛泽东则继续求学革命,三人就此暂时别过。毛泽东走的那天,全班为他准备了酒宴饯行,临走之前,三人两两相望,眼泪汪汪,彭友胜将自己舍不得花的两块银洋给了毛泽东,并嘱咐道:“多多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别之后,三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勤勤恳恳地耕耘着,原以为命运的相遇止步于此。但他们之间的缘分是分不开的,在十多年之后,毛泽东与彭友胜的再次相遇。当时正值北伐前夕,广州报纸上刊载了“毛君润芝来穗讲学”的消息,此时彭友胜所在的部队转战广州,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他也早已成为了少尉排长。看到这则消息的彭友胜格外激动,他要去看看那个曾经朝夕相处的兄弟,二人见面寒暄一番之后,毛泽东谈起现在革命正需要人手,请求彭友胜留下,彭友胜思考片刻,觉得自己只会打打杀杀,留毛泽东身边却帮不了他什么忙,还不如到战场上杀敌御贼来得痛快。便婉言谢绝了毛泽东的邀请,两人聊到夜深人静时分才恋恋不舍地别离。至此之后,彭友胜服役于国民党军队,立过大功。但是最后,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国民党的内部贪污腐化,便也卸甲归田,回家务农去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人再次得知彼此的境遇时,江山早已换了模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彭友胜和朱其升自卸甲归田之后,便开始塞于乡村,不闻世事,再次得知毛泽东,朱其升还是通过墙上的毛主席的一副彩色肖像。彭友胜与朱其升两人得知毛泽东是国家主席之后,嘴角泛起了憋不住的甜蜜微笑,打心底里敬佩这个曾经的战友。

后来两人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与毛泽东联系上了,朱其升还特地去了一趟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见到了这位曾经的兄弟,两人相见,一时间,把这些年没有说的话一股脑儿全都倾诉了出来,朱其升在北京的几天时光里,毛泽东对他十分照顾,时不时聊一下如今的农村局势和大冶钢厂,一番下来,也让毛泽东对基层的情况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956年夏天,朱其升在汉口病逝。

彭友胜在得到了毛泽东的回信之后,高兴地夜不能寐,想着60岁的身躯为国效力,可是已经过了退休年龄,毛泽东便在信中写道还是以待在家中为妙。彭友胜在长沙呆了几天之后,觉得自己在公共机关不仅帮不了忙,还需要麻烦其他人,便回家了,后来便享受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彭友胜的家里有一片茶林,每年他都摘取最好的茶叶,用新白竹布包好邮往北京。毛泽东收到后赞不绝口,并发给其他中央首长,每次都不忘回信。直到1969年11月23日,彭友胜逝世,毛泽东再也喝不到他亲自制的谷前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友胜、朱其升两人与毛泽东的兄弟情义一直被毛泽东铭记,也被历史载入了史册,这份情谊,伴随着时光沉淀,历史更迭,更加醇香,陶醉迷人,吸引着无数的热血青年奔赴着更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