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二世而亡与一个宦官关系重大,那就是赵高。宦官这个职业,虽说在西周就有,但并不惹人注意,而一个宦官能把持朝政,做到宰相,还是赵高开了先河,让赵高成为后世那些大权宦的祖师爷。
还在嬴政六岁在赵国时,他的外祖就给他特意遴选了一位少年仆人,这人就是赵高。赵高原本是赵国王室的远房亲属,不过这对他没什么用。家族在父亲这一代发生巨大变故,母亲也被判了罪。为了生存下去,赵高倒是乐意跟着一个质子。
嬴政八岁返回秦国,赵高也跟随入秦。他聪明伶俐、善于揣摩嬴政心思,无论做什么事,都能让还是王子的嬴政满意。
可以说赵高就是嬴政的影子,要说患难与共,赵高是当之无愧。在秦国,赵高为了表示忠诚,自己要求做了太监之身,忠心耿耿地追随嬴政一辈子。
如果仅仅是忠诚,赵高也不会有后来的咸鱼翻身。他除了是一个忠诚的仆人以外,这个人还是有些才能的。而他靠着忠诚、才能 在秦国还获得大庶长爵位。虽说没有实权,也算是嬴政对他的认可。
跟随秦王赢政的30多年,靠着自己的孔武有力,有些武功为秦始皇做了很多不可为人道的秘密事情。
赵高秘密扑杀过嬴政最为痛恨的太后与嫪毐的两个私生子,在攻灭邯郸后,又秘密杀光了当年蔑视欺侮太后家族与少年嬴政的所有豪强家族与市井之徒;刺探王族元老与权臣隐秘,部署侍女剑士进入黑冰台秘密监视由姚贾顿弱执掌的邦交暗杀等等,更是不计其数了。
除此之外,赵高还有两项才能非常受嬴政赏识。
其一就是他书法了得。赵高的书法,被知情者认定与李斯相当。
赵高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有所创新。
当时秦国的文字来自西周后期的史籀文,后世叫做金鼓文。赵高不拘泥周宣王太史籀所书《史籀篇》(相当于周代正体字)的文字样式。所谓“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还大胆创新。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要统一文字,赵高的这一个才能就派上了大用场。
经过朝臣的一致讨论,秦始皇决定用秦朝的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小篆乃官制文字,非功力深厚者不能成其章法。于是,精于书法的赵高荣幸当选了。为了推行标准文字,中央政府颁布了三份带有范本性质的文献,即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让他们各写一千字作为小篆范本。
书写这些文件的标准字样都以“史籀大篆”为基础,这一千字不是照抄小篆,而是不能重复的,还必须是一篇文章,朗朗上口,当朝颁行下去,利于学习识记,可以说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才能。而赵高做的让秦始皇非常满意,当场下诏将赵高的食邑增加了两百户。二是他精通秦法。
赵高勤奋聪颖,对秦国法令典籍精熟,除李斯之外,还真找不到第二位比赵高更熟悉秦法的了。而这与奉法治国的始皇步调一致。正因为如此,他得到秦始皇的器重并举为太仆令。
如此一个人物,当年如果不阉割,而在秦国从军或入仕,一定是一等一的大将能臣。
因为这两项杰出的才能 ,赵高被秦始皇任命为幼子胡亥的老师,专门教导胡亥学习秦法和书法。也就是因为做了胡亥的老师,赵高内心隐隐地生发了目标,只不过他很会隐忍。说起来这也是秦始皇给了他一个机会。在陪伴秦始皇的30多年里,他从这位缔造大秦帝国的皇帝那里学到了太多东西。当然这些权谋学识也是他一次次为秦王办事而积累的。
比如在三十余年权力风暴中心磨炼出的异常定力,明白了权力的无尽奥妙与危险。明白权力背后幽暗的角落。这一片片幽暗的角落,是人心最深处的种种恶欲,是权力交织处的种种纽结,是风暴来临时各方利害的冷酷搏杀。
所以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后,为什么赵高不慌不乱从容应对,为什么他能说服李斯和他合作,这都是他30多年积累的经验自然发挥。
因为他看到了缝隙,律法源头的脆弱,在秦法的层层包裹下,帝王能改变律法,律法却未必能改变帝王,只要他能把胡亥推上宝座,自己有拥立之功,何愁下半生的权势富贵。
幸运的是胡亥昏庸懦弱,正是理想傀儡,他又抓住了李斯的隐秘私欲。让这两位人物都为他所用。
赵高深知,自己知道机密太多,在扶苏二世的庙堂里是不可能驻足的,他要实施逆天大动作,秦始皇的沙丘病逝给了赵高施展才能的巨大舞台。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幼子胡亥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胡亥做了秦二世后,余下那就是赵高的天下了。可惜,赵高是玩权术一流,治理国家才能却是稀松,他怂恿胡亥杀尽怀疑他皇位来路不正的皇子、公主,以及不配合他的大臣。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然后自己做了丞相。刘邦打进咸阳时 ,和女婿联合又搞了场政变杀了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搞政变的赵高,自己也成了政变的陪葬品。
细观赵高这一生,勤奋努力,以才能获得赏识,以谄媚获得两代皇帝青睐。沙丘之变,其对人性把握之深刻;族灭李斯,其手腕之老到;指鹿为马,其对权谋驾驭之自如;分王关中,足表其志向之远大。
他从一位普通宦官,到始皇近臣;从中车府令,到帝国丞相。步步为营,权谋用尽。所以就其能力来说,我们不得不为其冠以“优秀”二字,尽管带着符号。
你们对赵高怎么评价呢?欢迎评论。喜欢文章加个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