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逸事

历史逸事

关注
48粉丝
0关注
708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3枚勋章

醉心历史,品味历史,别有风味

  • 紫禁城的布局处处有学问,冷峻威严的皇宫门前有江南小桥流水的布局,为了好看?显然没那么简单。那蜿蜒流淌的内外金水河有什么深意呢?
    先说说为什么叫金水河?金水河来自北京西郊,它流经的每一段名称都不同,有一段叫昆明湖,有一段叫昆玉河,而留到皇宫就叫金水河。可能有的人就会想,皇家专属颜色是黄色,所以就叫金了。根本不是这样,因为流到皇宫的这条河来自西边,西边按照五行的说法,西方属金,金生丽水,所以这条河叫金水河。 金水河有内外之分,有河就有桥。在中国的文化里,河与桥桥总会赋有不同的含义。皇宫外面的金水河,一方面符合建筑里的背山面水的布局。另一方面还有防洪泄洪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好看。 有外就有内,皇宫里也有一座金水河,金水河上有5座桥。这里处处显露着皇家的等级森严。 当中的一条桥叫御道桥,是皇帝专用通道。坡度非常平缓,为的就是皇帝的安全。御道桥左右两侧的两座桥是专门供皇亲国戚的通道。最外两座那才是大臣们走的通道。走错了,那可是要杀头大罪的。 如果从高空俯瞰金水桥,像一个拉满的一张弓,上面的5座桥就像弓上的五个箭,按照古代的家国理想,五个箭代表着仁、义、礼、智、信。这就是皇帝对整个国家传达的一种文化信念,就是以仁义礼智信治国。 所以,是不是每一处布局都有学问?你get到了吗?
  •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我们印象中,这可能就是个常识。但是,我国古代最短的小说,在东晋时就有了。全篇仅25字,来自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意思蔡裔是个有勇猛气质的人,说话声音如同打雷一样震耳,曾经有两个小偷进到他家房内,他拍床高声一喊,两小偷都被震死。 全文写得形象、生动、流畅,有人物,有情节,有头有尾,已经具有了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涨知识了吗?
  • 北宋一朝崇文抑武,出名的将领并不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当然是杨家将了。其中,杨家的主心骨佘老太君与她的一干女将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戏剧小说常常说她是佘老太君,她就来自“折家军”。折氏家族是党项大族,世代为北宋之西北名将。
    不仅佘老太君,还有穆桂英她们,都是女中豪杰,他们不仅抗辽,而且也与西夏斗争。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虽然偏居西北,可是他们却非常彪悍。是个让北宋很头疼的一个政权。 党项族长期活动于青藏高原和我国的西北地区,那里地势险峻,与外隔绝,气候多变,属于高寒地带。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把党项族人锤炼得吃苦耐劳,健壮勇敢。他们能耐寒暑饥渴,擅长骑射,而且一般都身躯高大。同样党项妇女也是勇悍好斗。 所以,佘老太君和穆桂英她们流淌着党项族人的血液,自然就坚韧不拔,顽强善战,那就是党校人最突出的特点。 少数民族女人的地位,我们不可以以汉族女人地位来理解,在西夏、辽国,女性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当时的西夏都有女兵,叫“麻魁”。 辽国的萧太后,西夏的梁太后既能管理国家,也能亲自挂帅上场杀敌。是不是很飒?
  • 想到宋代,除了经济繁华,恣意享受,就是一场场大雪了。想到宋太祖雪夜访赵普,想到程门立雪,想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仿佛宋代,总有着下不完的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从隆冬画起的,枯木寒林中,一队驴子驮炭而行,似乎预示着今夜有暴风雪。那一场场大雪几乎从宋初贯穿到了宋末。为什么宋代的风雪给人印象那么深刻?
    晋唐绘画,色调明媚而雅丽,万物葱茏,光影婆娑,与绢的质感相吻合,有一种丝滑流动的气质。 到了宋代绘画分了两极,一极是以花鸟、人物、风俗画的形式,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田间草虫、溪边野花、林中文士、天上飞鹤,无不凸显那个朝代的繁荣与华美;另一极又有那么多的画家痴迷于画雪,画繁华落尽、千峰寒色的寂寥幽远,画“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浩大意境,画“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清旷虚无。 那么多宋代画家热衷画雪,是与当时的气候密不可分。艺术史与气候史有时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隋唐时代,中国气候温暖,所以隋唐绘画,如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状况。 那时的中国人,窝在长安城里,吃着肉夹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暖冬,冬天的气温尚且如此,春夏就更不用说了,有时候我们甚至想唐朝女人衣着暴露,袒胸露背,蝉衣轻盈,气候温暖应当是一个前提条件。 到了宋代,这种温暖就没了,宋代中国的气候寒冷,比唐代冷的多,宋代画家用一场场大雪坐实了那个朝代的冷。以至于我们今天面对宋代的雪图,依然能感到彻骨的寒冷。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分别是:东周、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两宋、明末清初。 而这四个时期正是群雄逐鹿、血肉横飞、天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那些乱,也可以从气候上找原因,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国,老百姓靠天吃饭,气候极寒导致粮食歉收,造成大面积饥饿,加上朝廷腐败等因素,很容易使天下陷入动乱。 看来,从一幅幅画里也可以投射社会的前世今生。
  • 只言片语就能给人很大启迪,这就是语言魅力。摘录几点,看能不能引起广大条友共鸣?
    1、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香港就是中国的,都听我的。——合理运用“小明语录”,这是一位香港人写的爱国标语。 2、洗澡要听歌,吃饭要看剧,睡觉要侧卧,坐车要靠窗,出门戴耳机,手机不离身,——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3、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电梯固然快捷省力,但是我们还是要锻炼身体,偶尔爬爬楼梯。 4、学不进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实,浑身不对劲,吃的还特别多。——这是当现代人焦虑的共同特征,你中枪了吗? 5、青春无法选择时代,但总要先唱出自己。 6、能用金钱解决的问题,就别用人情,能用汗水解决的问题,就别用泪水。 7、工作、买、看手机,这就是我们的一生吗? ——现代人生活在电子产品里,让人时时生出机械化人生之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该怎么活? 8、欲望像雪一样,积的越多越会迷路。——净化心灵和扫雪一样,可以让前途变得清晰。 9、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10、做一个穷人并不悲惨,在当今社会,最悲惨的是穷人在模仿富人。
  • 中国人无人不知茅台,伏特加在俄罗斯也有如此的地位。在俄语里,“伏特加”是“水”的意思。相传第一位喝了这种酒的莫斯科大公曾惊叹:“好烫嘴的水!”于是,“烫嘴的水”就成了伏特加酒最早的名称。为了争夺伏特加专利权,俄罗斯还和波兰打了好多年官司,直到1980年,国际仲裁法庭才裁定:“伏特加是俄罗斯首创的酒精饮料,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做伏特加广告的特权。”
    判决一下,俄罗斯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做广告:“只有来自俄罗斯的伏特加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伏特加!” 伏特加的生产始于15世纪中叶,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先通过蒸馏制成高度酒,再用蒸馏水淡化到40~60度,变成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白酒。成品酒质晶莹澄澈,入口清爽,不苦不涩,只留下一股火焰般的清热。 伏特加几乎可以注入各种味道,是非常好的基酒,故而经常出现在鸡尾酒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如今有味道的伏特加越来越受欢迎,一种品牌的伏特加可能有超过1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如巧克力味、肉桂味、柠檬味,甚至还有胡椒味。 如今每年的伏特加消费量更是一个庞大惊人的数字——达到几十亿升!人均饮酒量远远超过饮酒大国瑞典和芬兰,成为世界上“最能喝酒的民族之一”。渐渐美酒也带来了烦恼,酗酒一度在俄罗斯成为社会问题:犯罪率升高、工伤事故增多、平均寿命减少、出生率下降等等。 俄罗斯历史上曾几次颁发禁酒令和禁产令,到了1995年,俄罗斯甚至将酒类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反酗酒政策写入法律条款,督促全国人换一个“清醒的生活方式”! 据调查显示,65%的俄罗斯人从16岁就开始喝伏特加,几乎家家都备有200~300毫升专门饮用伏特加的大杯子,平时总是喜欢找些名目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痛饮。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男人不会喝酒,俄罗人就会说他:“你不是男子汉!” 对于俄罗斯,伏特加不仅是酒精饮料,而且是历史和传统、财富和贫困、喜悦和痛苦。 关于俄罗斯人与伏特加,还有说不完的故事,欢迎交流。
  •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新冠的肆虐,很多地方规定都是“非必要,不离**”。这给了许多不爱旅行的人一个莫大的安慰。这世界有爱旅行的人,当然也有不爱旅行的人。
    如今有主见的人,全都变成“不爱旅行的人”。喋喋不休的炫耀自己在洛杉矶或者纽约的种种见闻,或者一脸陶醉的叙说自己在巴厘岛梦幻海滩上的顶级享受,这些人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没见识,大家似乎渐渐觉悟了,快乐并非能跟旅行社买到。 其实旅行的重点真的不在于一直换地方,而在于睁大眼睛,打开心房,用心体会你所经历的世界,不要当个走马观花的观光客。 与其盲目度假,还不如呆在家里,待在家里的好处,不胜枚举,比方说可以不必拜访各地的名胜古迹,省掉赶鸭子似的观光行程。 当然疫情待在家里可能更安全。 比萨人不会想去爬比萨斜塔,巴黎人根本没兴趣攀登埃菲尔铁塔。 或许在潜意识里,大家根本就知道度假毫无意义,所以才需要这些赶鸭子式的参观活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随便聊聊关于旅行看法,欢迎交流。
  • 我们都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学历并不高。可是他们三代都是小学生,你们是不是有点吃惊?郑家第一代小学生郑洪升,5年私塾小学,靠自学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哲学教员,创造了小学生教大学生的记录。他的学生和部下今日遍布全国。有官至将军的军界精英,有转业后成为一方父母官的市委书记,有演艺界炙手可热的大腕,有屡获大奖的电影故事片编剧,可谓桃李满天下。
    郑家第二代小学生郑渊洁是当年祖父最具希望成为郑氏家族第一名大学生的人,可是当他读到四年级时,文革爆发,无奈中断学业学历为小学四年级靠着自学成为一个“童话大王”。 郑家家第3代小学生郑亚旗,不堪忍受应试教育,小学毕业后在家接受父亲教育,最高学历也是小学毕业。完全靠自学成为某北京网络媒体技术总监。 有人会问他们家有什么秘诀?怎么都是小学毕业,却成就一番大事业呢? 这来源于他家三代人的座右铭:先闭眼后毕业。 只要活着,你就永远没有毕业的那天,永远要自学不息。 学习是终身大事,特别是在知识更新与时俱进的今天,自学能力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永远自学,闭眼那天毕业。
  • 上海疫情严峻,精致的上海人由原来的种花养草情调改为种菜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头等大事,可是七件事却没有使人开心的糖,是糖唾手可得吗?还真不是,古代获得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孝顺的孩子应该怎么侍奉父母?这个问题放到今天,可能讨论不出标准答案。但在2000年前的《礼记·内则》明确记载了四样用于取悦父母的美味:枣、栗、饴、蜜。它们也是古代中国人获取甜味最主要的四个来源。 枣、栗、蜜三个我们很常见,可是这个饴,现在我们并不常用。可是如果提起麦芽糖来,谁也不陌生。一碗用饼干沾着拉丝的麦芽糖浆,是许多人怀念的童年小零食,而麦芽糖就是饴的一种。 而制作麦芽糖这个技术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西周初期周公和召公联合执政,召公的领地就是后来战国七雄的燕国,他抽不开身,就让儿子去燕国管理燕地,他的儿子为了表达孝心,派使者堇千里迢迢给父亲送来饴,召公看到儿子的孝心,也爱屋及乌,厚赏了使者堇,这不由得让人遐想,会不会就是这则故事的流传,让“饴”成为礼记里供奉双亲的孝子食品? 在20世纪的农村,制作麦芽糖还是非常常见的活动,不过就算是都市人,如果想要体验一把制作手工麦芽糖并不困难,在家也能办到。 先准备150克麦粒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天,之后将其放进竹篮里铺开,蒙上一层白布遮阳,每天撒上3~4次水,速度快的话,一周左右就能收获一批泛着淡黄色的麦苗。 另外准备一锅糯米稀饭,等温度降低到不烫手时,将麦苗切碎后与其混合放入电饭锅,按保温键发酵6~8个小时。 最后将汁水挤出过滤,在锅中大火熬制粘稠,放凉凝固后,一罐漂亮的麦芽糖就大功告成了。 反正疫情当前,很多人在家里都是想着法子吃,如果感兴趣的话,自己在家可以试试吧。
  • 有个讲座:拍卖你的生涯,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纸,上面有15个选项,每人发1000元钱,代表你一生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把15个选项依次裁好,随机抽取,下面的人拿你手中的钱拍卖,100元起叫,连喊三次,最高价获胜。
    有一位爱冒险的女生,她用1000元买下一个小岛,也就意味着她已经定下以毕生的精力去经营小岛。一位刚离婚的男人,选择了8,人们不由得猜测,他是不是有了意中人? 最火热争抢的是3、11。也有三项根本没人选,你觉得会是那3项呢? 各位亲们,你们会拿你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一项吗?
  • 这是一篇获得过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篇小说,说有一个富人,他有一个独子叫阿特赛。因为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所以他非常懒惰,他怕早起,怕读书,他知道有一天他肯定会接办他父亲的业务,可以说他毫无斗志。
    一天他忽然病了,他自以为自己死了,他的保姆经常向他讲一些有关天堂的故事,告诉他在天堂吃的是野牛肉鲸鱼肉,喝的是上帝准备好的酒,可以睡到很晚再起来,而且没有任何职守。 所以他非常想进天堂,他下决心越早死越好。他拒绝吃饭,越来越瘦,父母很是担忧,一家人竭力说服让他活着,但是他不相信,他就是认为自己死了,他还要让家里人把他埋葬,让他早日去天堂。 父母实在没办法,无奈去访问了一位伟大的专家,他名叫优兹医生,听了阿特塞的病情时候,他对父亲说:我答应在8天之内治好你儿子病,但是你们必须全力配合我。 他的父母回到家以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布置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墙壁上挂上白缎,窗户关上,拉紧窗帘,蜡烛日夜点燃,仆人穿上白袍,背上都插上翅膀,个个都是天使。 家人为他隆重了举行了丧葬。阿特赛被放进一句开着的棺材,他快乐得筋疲力尽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一间不认识的屋子里。 他问仆人:我在哪里? 带翅膀的仆人回答:在天堂里,大人。 阿特赛说:我饿得要命,我想吃些鲸鱼肉,喝些圣酒。 领班的仆人一拍手,一群男女天使进来,给他送来了他想要的食物,金杯里斟满美酒。他狂吃了一顿,吃完了,他说要休息,两个天使给他脱衣,给他洗澡,抱他上床,床上有丝绸的被单和紫绒的帐盖。阿特赛非常满足,沉沉睡下。 醒来时已是早晨,可是和夜里也没有区别,百叶窗是关着的,蜡烛在燃烧着,仆人们一看见他醒了,送来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饮食,阿特赛问:你们没有牛奶、咖啡、新鲜面包和牛油吗? “没有,大人,在天堂总是吃同样的食物。”仆人回答。 阿特赛又问:这是白天还是夜里? 仆人:在天堂里,无所谓白天和夜晚。 阿特赛吃了鱼肉水果又喝了酒,但是胃口不像第一次那么好了。 吃完后问:什么时间了? 天堂里是没有时间的。 那么我现在做什么呢? 大人,在天堂里不需要做任何事。 其他的圣徒们在哪里? 在天堂里,每一家都有其自己居住的地方。可以去拜访吗? 在天堂里彼此居住距离很远,他们从不拜访,从一处到另一处要走好几千年。 阿特赛又问:我的家人什么时候来? 你父亲还可以再活20年,你母亲再活30年,他们活着便不能来到此地。 阿克萨呢?(阿特赛的未婚妻) 她还有50年好活。 阿克萨,她现在在做什么? 目前她正在哀悼你,不过她迟早会忘掉你,然后再找一个年轻人嫁了,活人都是这个样子。 都是这个样子,阿特赛站了起来,开始来回踱步,这是他好久好久以来第一次想做点什么事,但是在天堂里无事可做。 他怀念他父亲,思念他母亲,渴念阿克萨,他想读些什么东西,他梦想旅游,还想骑马,他想和朋友聊天,终于他无法掩饰他的悲哀。 他对一个仆人说:我现在明白了,活着并不像我所想的那样坏。 大人,活着是艰苦的,要读书,要工作,要经营事业,在这里一切轻松。 不要说了,与其坐在此地,我宁愿去砍柴,搬石头,这种情况要维持多久? “永无尽期”,永无尽期……在这儿,阿特赛急得的乱抓头发,我宁可自杀。 死人不能自杀。 到了第8天,阿特赛绝望到了极点,一个仆人按照预先安排对他说: 大人,原来是错误了,你并没有死,你必须离开天堂。 我还是活着吗?是的,你活着,我带你还阳。 阿特塞喜欢的忘乎所以,仆人蒙上了他的眼睛,在房屋的长廊上来回走了几趟,然后带他到他的家人等候的房间,打开蒙住眼的白布。 他快乐地亲吻他的双亲和阿克萨。后来阿特赛与阿克萨结为夫妇,非常幸福,白头偕老,阿特赛不再懒惰,在当地成为最勤奋的商人。 后来他和阿克萨时常把优兹医生的神奇治疗法讲给他们的子孙听,他常常以这样的一句话做结束: “天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然没有人知道。”
  • 20世纪90年代,老布什在美国总统任上曾闹出一次西兰花风波。一天他忍无可忍,命令在总统餐单不要再出现西兰花。愤怒的加州菜农千里迢迢把10吨重的西兰花运到华盛顿,组团表示抗议,但是老布什态度强硬,撂下一句传播甚广的声明: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喜欢吃西兰花,但我妈妈总是要我吃,现在我做了美国总统了,再也不要吃西兰花了。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吃西兰花,因为西兰花有一种苦味儿。人类有讨厌苦味的,比如老布什,也有爱好“自讨苦吃”的苦味拥趸。 大自然这方面毫不吝啬,给了我们很多苦味植物。俗称“苦苦菜”的蒲公英就可以蘸酱吃,苦涩中带着山地的清野,倒也原汁原味。南方的野菜有一种叫枸杞芽,又叫枸杞头,嫩芽苦中还带着一点甜。 常见的苦味蔬菜有芥菜类。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击的时候,各省纷纷支援湖北,四川就给湖北捐了50吨儿菜,湖北人民感动之余,也有人发懵,这是啥?能吃吗?怎么吃? 急得四川网友恨不能在线手把手教,留言自带语音效果:我们四川人喜欢用它煮汤,把老的皮皮剥了,然后切成坨坨煮,也可以切成片片炒。 儿菜就是芥菜的腋芽,儿菜在四川地区冬天的菜市场可以占据到半壁江山。它甜中带苦,做法可荤可素。 西北甘肃一带有一种叫苦豆子的植物,初尝起来有点苦,但气味芬芳,西北人常常用它做面食。 你喜欢吃苦吗?你的家乡有哪些苦味的蔬菜?欢迎大家交流分享。
  • 晋国贡献的巧合
    晋国在统一王朝里存在感不是很强,一百多年,贡献了动乱,还贡献了两位白痴皇帝。非常巧合的是:司马衷的老爸司马炎的谥号是武帝,司马德宗老爸的谥号是孝武帝。两个武帝都生了个白痴儿子,最后都让白痴儿子当了皇帝。更好玩的是,司马衷的“衷”字跟司马德宗的“宗”,读音完全相同;司马德宗比司马衷的名字多了一个字,而他老爸的谥号“孝武皇帝”也比司马炎的谥号“武皇帝”多了一个字,于是他除了脑残之外,还是个“哑巴”——当然,这完全是巧合。
  • 在朱元璋icon时期,如果你去祭拜去世的官员,可要万分小心,否则会惹上大麻烦。
    当时朱元璋制定了许多制度,包括丧礼他也规定了不同的“死”的称呼。就是人去世是不能随便说死的,要先看人的身份,具体规定如下:   皇帝死称崩,公侯贵戚死称薨,大臣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才能称死。 如果你和去世的官员不熟悉,但同朝为官,死者为大,无论好坏都去拜一拜。 这时候,先别急着拜,你要向家属打听清楚再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进到官府,先问家属老爷官职。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原是兵部icon。这时候心里就有底了,这是个五品官该用“卒”。 二、再问一句:您家老爷爵位是?如果家属回答袭伯爵位,那就是公侯级别,就该用薨。 好了,现在可以去哭了,来到神位前,跪地大哭:某某兄,你怎么就薨了啊,兄弟我晚来一步啊。   大功告成。   其实称呼上的规定前朝也有,但并没有认真执行过,而在洪武年间,如果违反这些制度能让你生不如死。真真礼仪压死人!
  •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以不流血的方式解除了武将的兵权,表现了他高超的御人之术,其实他还有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第一次他解除的是他的嫡系亲信,比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解除的是禁军的高级将领指挥权,而他的第二次解除兵权发生在八年之后。
    这次解除的是节度使的兵权。有了前辈的榜样,节度使武行德、郭从义、王彦超等五人一下子明白了赵匡胤的醉翁之意,立刻请求乞归,于是五人都被罢任,授以虚衔,其他一些未赴宴的节度使如向拱、袁彦等也都相继交出了兵权。 赵匡胤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厚、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有效保证了宋朝军队的长期稳定,彻底结束了武人乱政的动荡局面,其成效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过分削夺武将兵权而让文官担任将领,也是导致宋朝武事不振、形成积弱局面的重要原因。 这不但影响到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也由此形成了赵氏历届君主猜忌和抑制武将的所谓祖宗家法。 因而,北宋一代,武人以保身全名为大幸,赵匡胤以后几乎无名将,这对于赵氏政权的统治而言不能不算一个败笔。
  • 朱元璋28岁时才生了第一个儿子,到了68岁为止,在这40年的时间里,共生下了16个女儿,26个儿子,总共42人。其中有2女2子早夭,有38个子女长大成人。
    儿子个个封王,作为朱元璋的女儿又是什么命运呢? 因为女儿很多,朱元璋也就不稀罕了,但她们作为皇室成员,却是大有用途,她们可以作为调节朝廷政治格局的棋子。她们的婚姻,无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朱元璋对公主们成家后的家庭生活,以及她们过的是不是幸福毫不在意,对于那些驸马爷,只要稍涉不敬或不忠的嫌疑,朱元璋便会像对待外人一样,毫不犹豫地将其处死。 为了笼络大将勋臣,平衡与牵制他们之间力量的消长,朱元璋有7个女儿嫁给公侯勋臣的儿子,分别是长女临安公主、二女宁国公主、五女汝宁公主、八女福清公主、九女寿春公主、十一女南康公主、十二女永嘉公主。  曾经的金枝玉叶,锦衣玉食,但是作为政治工具的公主们,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夜夜欢歌。许多金枝玉叶的命运,甚至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有的公主年纪轻轻便成了独守空房的寡妇,永嘉公主嫁给郭镇不到10年,27岁的郭镇便一命呜呼,23岁的永嘉公主便成了寡妇。嫁给张麟的福康公主同样也是婚后不久便丧偶,只能和不懂事的儿子相依。   在这些公主中,其实最可悲的是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朱元璋将临安公主下嫁给李祺,就是为了拉拢左丞相李善长。可是,当他感觉到勋臣的势力威胁着皇权的时候,便不顾父女情分,毅然将亲家满门抄斩。李善长一家包括驸马李祺等70余口,惨死在朱元璋的刀下。此时,不到30岁的临安公主却只能对着孤灯冷月,消磨凄苦的后生。   此外,东川侯胡海因为牵进“胡党案”,和儿子胡玉一起被处死。三子胡观因为是南康公主的驸马,侥幸保住了脑袋。宁国公主的公爹梅思祖在死后的第八年,被定为“胡党”,他的小儿子梅义全家被杀,看在宁国公主的情分上,朱元璋饶了他的大儿子梅殷一命。可是,这位娶了马皇后长女的驸马爷,虽然逃脱了朱元璋的刀下,但是却没能躲过大舅子朱棣的暗箭。 看来,皇家亲戚不好当啊。不仅公主,还有驸马爷,一不小心都会成为牺牲品。
  • 洪武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对贪污贿赂打击最激烈、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了。大业面前无私情,为了巩固权势,对于心腹之人,也要看紧才行。对于敢以身试法者,决不宽容。
    他的亲侄儿朱文正因立有战功,官拜大都督。在镇守江西期间,贪声好色,骄侈荒淫,朱元璋先将他罢官免职,最后又大义灭亲,将其处死;而儿子晋王同样也是如此,他将出土文物占为己有,大修别墅宫殿,大选美女以供玩乐,朱元璋同样也要治他的罪。 他还处死过他的驸马爷欧阳伦。 明初时,朱元璋在边境地区实行茶马贸易,主要是用内地茶叶换取边地马匹。为了保证这一贸易的正常进行,他曾下令兵部禁止私贩茶叶。可是私贩茶叶到边境的事情却屡禁不止,于是他又不得不重申禁令,要求四川、陕西等地的官府和卫所严禁私贩,违者重处。 可是他的驸马爷欧阳伦却敢于顶风,无非是觉得朱元璋不会拿他怎样。欧阳伦是安庆公主的丈夫,而安庆公主是马皇后的亲生女儿,也是朱元璋平日最宠爱的公主之一,所以说欧阳伦也应该算是朱元璋面前的红人了。 欧阳伦派家人周保去边境贩茶,以牟取暴利。周保一行人马仗势欺人,所到之处,横行霸道。陕西布政使司官员惹不起这驸马家人,只得俯首听命,为他们征派民车几十余辆。在经过兰县河桥巡检司时,周保等人对巡检司官吏更是蛮横无理,稍有不顺,就是拳打脚踢,百般侮辱。小吏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这才愤而上告。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先把周保等人斩首处死,然后叫来布政司官员兴师问罪,最后又毫不留情地把驸马爷欧阳伦一并赐死,而河桥巡检司小吏却因揭发有功,得到了嘉奖。 作为皇帝,能对自己儿子、侄子、女婿都出手,皇帝中能像朱元璋那样无情的还真不多。 由于贪污腐败是封建专制的顽疾,朱元璋的措施也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了。
  • 在清朝官员中,张廷玉是唯一一位汉族官员身后配享太庙,也就是死后与雍正一起到阴间做伴。这是一项极高的政治荣誉。有清一代,汉大臣当中不乏为大清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为什么只有张廷玉一个人配享太庙呢?这还要从清代的宗庙制度说起。
    太庙是皇帝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起源很早,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当然最高统治者不叫皇帝,叫王,宗庙也不叫太庙。夏朝叫“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代称为“明堂”,秦汉时候起才称为“太庙”。 太庙一开始,只供奉皇帝的祖先,后来觉得光自己祖先在这呆着怪孤单的,所以把皇帝们生前的大臣也供进几个来,给死去的皇帝做伴。但是,能够获得这项荣誉的大臣很少,能进太庙的大臣,只有两类人,一类是皇帝的至亲,另一类必须是对江山社稷做出了特别重大贡献的大臣。 所以清朝太庙的配享殿分为东西两殿,东配殿供的是宗室亲王,比如为清朝开国立下大功的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多尔衮,晚清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泌,恭亲王奕新等十四个人。西配殿供的是非宗室的功臣,比如开国勋臣扬古利,额亦都,乾隆时的著名大臣傅恒、福康安等十二个人。 所以整个清朝,一共有26个人配享太庙,非宗室的功臣仅有12人。 清朝多少个皇帝啊?十二帝,一个皇帝平均才有一个非宗室的功臣配享。所以这是一项极高的政治荣誉。 而在这所有的配享的臣子当中,只有张廷玉一个人,是汉族。也就是说,整个清朝二百余年,他是唯一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汉人。所以这绝对这一项殊荣,可以说明雍正对他是多么看重。 这是张廷玉在雍正朝的情况。 在乾隆初期,张廷玉依然受到重用。 说到这,可能有的读者就奇了怪了:我们读清史,不论是《张廷玉传》,还是皇帝的《实录》,都没发现张廷玉做过什么的特别大的事,立了什么特别大的功。为什么康雍乾三代皇帝都这么欣赏他呢? 说到这,我们就要来说说张廷玉身上的过人之处。在清代严厉的政治纪律下,张廷玉能取得如此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他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有过人的才干。第二个是对“臣道”,就是怎么做大臣有精深的研究。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过人的才干。 张廷玉才干的第一点,是突出的秘书之才。他有惊人的记忆能力,而且满语水平相当高。他记录皇帝的话,记得特别准确,起草文件,速度特别快。雍正特别欣赏他这点。张廷玉一天起草几十道圣旨,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确实是举世罕见的秘书天才。 张廷玉的大脑就是一个活的档案库。全国所有高级大臣,几百号人,他们每个人的出身背景,主要经历,做过哪些大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全国所有县令的名字,一千多个县,他都能马上说出来。所以皇帝离不开他。雍正皇帝曾经这样称赞他:“你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别人干十天的。” 张廷玉是个汉人,但是满语却非常精通,比当时大部分满族人说得还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廷玉有先见之明,中了进士后,专门花两年时间去学习满语。他知道,皇帝办公时,核心机密都是用满文来记录。要是不通满语,你就进不了决策的核心层。所以他下大功夫学通了满语。 所以张廷玉成功的基础,是过人的才干,让皇帝用起来特别顺手。不过,这只是他做官成功的一半原因。除此之外,他还有别人没有的另一半,那就是对“臣道”的深入研究。 什么叫“臣道”呢,就是怎么做大臣,怎么侍候君主。这块理论各个学派都有研究,而张廷玉把伺候君主的方法研究得炉火纯青。 除了这一点之外,张廷玉是官宦世家,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张英为官很成功,做了几十年高官,没有过闪失。因此张廷玉做官,是有家传功夫的,父亲张英不但言传,而且身教。 张廷玉所做一切事情都为了皇帝着想,不夹杂自己私心,这是让雍正非常欣赏与敬重的,所有功劳都是皇帝的,加上能力卓越,被雍正喜欢太自然不过了。
  • “佉卢文”听说过吗?这是古代新疆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它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然是一种很难破译的文字。在汉晋时期,新疆有个古国叫“精绝国”,他们就使用这种文字,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称作“尼壤城”,此后就消失于历史舞台,直到20世纪初一位英国籍匈牙利人发现遗迹,掳走了700多件出土佉卢文、汉文简牍、精美木雕之后,这座掩埋于沙海里的千年古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
    它现在的遗址被称为尼雅遗址,曾经有一条尼雅河非常出名,后来也消失在沙漠里。在如今的民丰县城,依然有个“尼雅镇”,这里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仍然保留有古代许多文化影响的痕迹。 在古城遗址中,有许多庙宇、民宅、花园、桥梁的废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座夫妻合葬的汉墓中,发现了各种色彩依然鲜明的古代丝绸。这些无声的谷物,向世界传达着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 在整个清朝,除了清末有几个太监比较威风外,不过还是在可控范围内,以前朝代让人头疼的太监干政怎么到清朝就改变了呢?这方面,乾隆是防范太监干政最成功的皇帝之一。
    乾隆的第一个办法是完善制度。乾隆总结积累了历代的管理经验,编纂了一部“宫廷法典”——《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对太监的管理做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太监在皇帝面前说话声音稍微高点,扫地的动静大了点,值班晚到一分钟,就得按地下,打板子。 乾隆的第二个办法是给太监们集体改了姓。 《清稗类钞》说:“乾隆初年,奏事太监为秦、赵、高三姓,盖高宗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就是说他刚即位的时候,就把眼前的太监都给改姓了,改成姓秦、姓赵、姓高三姓,为什么改成这三个姓呢?因为这三个字合起来,就是“秦赵高”三字,就是秦朝那个有名的坏太监赵高,这样可以提醒他保持警惕,不重用太监。 不过这个办法后来没有被其他皇帝坚持下来,所以慈禧的时候才有了安德海李莲英。 第三是对于太监干政的苗头,一旦发现,就严厉打击。 乾隆三十九年,奏事处太监高云把一张任免官员的档案,偷偷给一位大臣看了。乾隆知道后,毫不犹豫,立刻把高云推出去,凌迟处死,与此事相关的官员,一律免职。所以由于时刻提防,坚持不懈,终乾隆六十年,始终没有出现太监之祸。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