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新疆棉花遭受了极不公正对待,也牵动了不少国人的心,愤慨之余,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新疆棉花真实的耕种和生产的过程,这也让我们知道,原来新疆棉花生产其实早已搭上高科技快车,AI智能种棉,无人机、自动驾驶都竞相施展拳脚,智能化程度已远超人们想象。02 喷药高科技采棉链包括化工、信息和机械等技术的整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播种

传统棉花播种有两个特点:第一速度慢,棉花播种工艺非常繁杂,需要平地、播种和覆膜;第二,播种期短,一般情况下只有10天左右。如果播种期内人员劳动力严重不足,配套农艺技术跟不上等,都会严重制约大面积种植棉花。

但现在有了高科技赋能,棉农再也无需担心错失良机了。首先是农业植保无人机登台,对土地进行测度,测算出播种面积、种子用量、薄膜长度,并规划好播种路线。

接下来是联合整地机、智能播种机等智慧农机出场, 这些智能农机都装有北斗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程序设定好后,智能农机不需人来驾驶,24小时全自动作业,一次性完成铺膜、播种、覆土等工作。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完工质量、播种效率都远超人工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植棉花除病虫很关键,整个过程要喷洒七八次农药,传统方法是棉农背着药箱一株一株地喷,或者是拖拉机在棉田里面来回穿梭洒。无论棉花树有无虫害,全都来一遍,浪费极大,而且每一次作业,都会压坏不少棉花而导致减产。

遇到虫害不要慌,拿出无人机来亮一亮。高科技无人机技术链来了,三步就搞定。

第一步发现病虫,无人机火眼金睛,在巡逻中发现有光谱异常的,就会将信息返回数据中心,并自动标识位置,提示病虫种类。

第二步诊断,无人机把高清图像传到“云病房”进行“诊断”,仅仅几分钟时间,病虫危害信息的报告就出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张 “AI处方地图”;

第三治疗,只要给无人机装好农药,它就可以在“AI处方地图”的指引下,独自前往棉田,对病症处实施“精准治疗”。整个过程,人都不用下地,既保护了棉花,还节约了农药,非常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你还有点好奇,无人机是怎么判断出哪里有病虫的呢?这个灵感来自于宠物治疗,在特殊射线的光照下,宠物病变处会有不同深浅的光影。科技工作者也按照不同病虫害反射的光斑制定光斑谱系,并根据无人机返回的光斑来针对对症下药。

03 采棉

以往每到棉花成熟时,都有百万大军千里进疆采棉的报道,人力成本可想而知。而且棉花与其他农作物不同,棉桃存在成熟时间不同步的问题。一株棉花可能有好几十个棉桃,但成熟的时间并不相同,为了一处棉花,熟一拨摘一拨,棉农要反反复复跑几个来回才能将棉花摘干净,人力资源成本高。

当然,用采棉机也是可以的,单纯从成本来说,的确会便宜不少,仅仅只有人工的1/5,但对于棉农来说,这可能就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为什么呢?前面也提到了,棉桃成熟时间不同步,如果采棉机一次性全部收上来,势必良莠不齐,棉花的品质得不到保障,最后也卖不出好价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步:化工科技登场,先是配置无害的棉花落叶剂。落叶剂有什么功效呢?说白了就两个字:催熟,但人家是有技术含量的催熟。它不仅能让树叶都整片脱落,让棉桃都集中吐絮,而且还能使棉花纤维的长度、韧性增强,提高棉花的品质。

第二步:智慧无人机出场,在棉桃即将成熟前,无人机就开始向棉田喷洒落叶剂。棉花树受到催熟剂激发,主动加快生长发育进程,于是所有的棉桃都会在同一时间成熟吐絮。

第三步:高科技采棉机。这种采棉机有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打包膜,从棉田开过,自动采摘棉花,自动打包,而且打包棉包内部湿度和温度恒定,大小一致,非常便于储藏、托运和装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的真正进步并不是发生在技术被创造出的那一刻,而是在普及的过程中,对它周围的社会网络产生赋能,就像在农业生产中引入新技术来满足农民的需求,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让大家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出来,家富国强,这才是科技创新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