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在神化父母们,他们种种的做法,无论是否对帮助自己心理成熟有所帮助,我们都能够找到种种理由来为他们开脱,进而不断强化自己有很多的缺陷、无法独立面对这个社会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于是我们的心理与小时候一样:依赖父母,恐惧独立。
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她们身上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这辈子都模仿不来的。
时常在想,我一个曾经那么自信的人,现在为何活得那么自卑?
原生家庭
我是一名家庭很普通的大一学生,甚至可以说很糟糕的家庭。或许也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我从小就是乖乖女,虽然所有的家人亲戚都一直夸我懂事,每次面对这些夸赞,我脸上也就笑一笑,但心里哪愿意从小本该有调皮本性的孩子,就有了大人们的懂事成熟呢?
懂事的孩子没人疼,爱哭的孩子总有糖吃,有个弟弟,每次因为他就让我被父母区别对待。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导致以后遇到喜欢的人,都觉得自己配不上。
小学时,班上有几个女同学成绩好,老师也喜欢,家境也不错。我觉得那样的人是不愿意和我一起玩儿的。我并不是刻意要比较什么,只是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自卑。
最开始一切都不自信,后来偶然一次单元测试尤其好,我变得自信了一点点,原来我也配考得这么好,原来我还有这个能力,再后来羡慕的女同学,座位和我变近了开始和我越玩越好,我觉得我的愿望实现了,她原本愿意和我玩。
虽然当时可以一起玩,但是内心还是总觉得低人一等。
出生
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不断学习羡慕对象的有点,花了两年时间,我站在了颁奖台上,看着好多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有一种自豪感。
颁奖结束之后,好几个外班的女生都来认识我,当时的我觉得,我也是一名优秀的人了,我终于可以和朋友站在同一高度了。
自信心的有无真的能决定站在对方面前,你是仰视还是平视。我有时候真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不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和自己不是一个高度的人,她们永远站得那么高,那么耀眼。
但后来,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阶梯,自己能爬上去,那就是我的努力,还有我的优秀。
可到了六年级毕业季那年,父母离异了,这对我的心理影响特别大。我花了许多力气追上去的自信慢慢消失了。
家庭原因
后来到了初中,刚到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可能是那个年纪青春期刚到,班上好几个同学都喜欢我。当时的我外表非常高冷,不怎么说话,可能有父母良好的基因,外在看起来挺还招人喜欢吧。当时不知道怎么拒绝人,伤害了那些男孩子的心。
我喜欢其中一个男孩子,他是一个不怎么爱学习的男孩子,但是他家境比我好,我之前有种配不上的感觉。我不敢喜欢对方。这种自卑又伴随了我好久。
初中刚开始因为家庭破碎的原因,我成绩也很糟糕。和同寝室的朋友玩得很好,大家都不爱学习,后来到了期末成绩出来了我受到了打击。
我以一个优秀的升学成绩,到了初中,为什么这么糟糕呢?我不禁反思,在一个深夜,想了很多。到了初一下册,我决定逆袭
愈发的自卑
幸好努力有回报,初二上期,老师渐渐喜欢我,我感到了被偏爱的感觉,老师对我初中的成长特别大的影响。
在这里想说一下感触,一个人某个阶段甚至一生,都可能受到老师影响,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对学生成长起到帮助。
成绩变好之后,也不再那么孤独,有些同学开始叫我学霸,我内心挺小骄傲的,更多的人和我一起玩。
到了高中第一次考试失利。感觉努力得不到任何回报。只考上了一所二本学校,离一本线差几分,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自己什么也不行。
现在大学,我也一点没有自信,我没有一些人家境好,也没有那么会交际,没有那么多朋友,大学朋友圈很小,这让我时常很自卑,伴随着高考的遗憾每在夜晚想起都会流出遗憾,愤恨不公的眼泪。
现在的状态就是自卑,不自信。好希望可以变优秀!
心理学
心理学上有一种论断:一个成年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而童年所接纳的教育、信息、观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庭。
《原生家庭》让你知道很多成年人出现的自我怀疑、焦虑、缺乏安全感、愤怒等等都可以追根溯源到与父母的关系。这不是要指责父母,而是要教会你正视问题并且寻求到正确的方法来修复这些性格的缺陷,从而获得生活的幸福感。
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一书,不仅列举了几百个有问题家庭教育的模式,列举了十数个自测的表格,告诉读者如何避免将劣性遗传给下一代。
现在只要33.1元,值得你我借鉴。
愿每个人都是阳光人
我们需要与父母进行对峙,明确地告诉他们,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想要的保护、教导、激励和鼓励,而不是言语、身体、精神的控制和伤害。
苏珊·福沃德博士说过一句话:,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地磨练自己。焦虑、恐惧、内疚和困惑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的。但这些魔鬼将再也无法控制你。
但愿我们都能原谅那个或许不优秀、不漂亮、不会说话、被虐待、被抛弃、被否定的自己,重获新生。
#原生家庭#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