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这一则再次体现了孔子重视礼教反对战争的治国理念,这一点到了孟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卫灵公向孔子请教作战,但孔子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根本礼仪和教化,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当然,孔子也不是认为国家是可以没有军队的,比如子贡问政的时候,他就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人人都会遇到逆境,在艰难困苦面前的表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固穷”就是固守穷困,安守穷困,君子在困境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坚守道德操守;而小人就不同了,在困境面前,小人就会撕掉一切伪装,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了。正所谓“时穷节乃现”,危难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说过“君子固穷”的话,可他偷人家的书,算不得是“固穷”。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他的所有知识学问都是用一个根本的观念把它们贯彻始终的。那么,他是用什么“一以贯之”的呢?答案在《里仁篇》里已经告诉我们了,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孔子说忠厚老实的人天下可以去得,无奈现实之中反而是善于欺诈善于伪装之人大行其道。呜呼!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杀身成仁”,在孔子看来,和追求“仁”相比,生命也不算什么了。于此相似的,孟子说“舍生取义”。“取义成仁”,这激励了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色是本性,好德需要后天培养,当然好色的比好德的人更多,这也不足为奇。但孔子发出这样的感叹是有背景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本来是想辅佐卫灵公做一番事业,帮他治理国家,推行周公之道,可是卫灵公对孔子并没有重用。卫灵公宠爱南子,有一次卫灵公跟南子出行,邀请孔子一道,卫灵公让孔子坐在后面的车上,他和南子坐在前面的车上招摇过市。孔子看出卫灵公这个人是重色不重德的,于是就发了这番感慨。

人好色本来是正常的,但要有礼有度。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之中,却总是于此相反,自己犯了错误或是出了问题,总可以找出千百种理由来开解,若是别人犯了错误,那就是不可饶恕的。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整天聚在一块,说不出一句有道理的话,还好卖弄小聪明。如今坐在办公室里的各位,大都不是这样吗?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也是讲求成名的,和道家的没世无闻的追求不同。但孔子不是在追求活着时的名利,以便自身享受,他追求的弘扬大道,以垂名千秋万代。就像《孝经》上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何晏在《论语集解》里说,“求字作责字讲”,所以求就是责备,责备于自己,就是自责。君子凡事要求自己,自己没做好,不会责备别人。小人反过来,凡事要求别人,自己没做好,不责备自己,反而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倒是很常见(当然也有以言举人的例子),但“不以人废言”就不容易做到了。在中国社会里,人永远比言更重要。你是支持我的人,你是我看重的人,只要是你说的话,无论是什么,肯定都是正确的;你是我反对的人或是反对我的人,无论你说什么话,那肯定是错误的。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杨伯峻先生说,“小不忍”不仅指不忍小愤怒,也包括不忍小恩小惠,以及吝啬财物不忍舍,见小利而贪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在如今,能弘道的没见几个,靠道弘扬了自己的人却是不少。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一个人一旦立志于“谋道”,贫穷自然不会离开他了,不管你忧不忧贫,但若能安贫乐道,那就是真的志学之士。“耕也,馁在其中矣”,历朝历代都号称以农为本,但农民却总免不了挨饿,不幸被父子言中。“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了千百年的读书人内心深处,但为官之后的蝇营狗苟,太多的读书人失去了为学的本心。一叹!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子之道深远,不是可以用小事就能够知道他的智慧能力的,但他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就要反过来,“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小人比较浅近,可以用小事就能够得知其人,得知他的智慧能力如何,但是这种人担当不了大任。就像《淮南子·主术训》里说的,“譬犹狸之不可使搏牛,虎之不可使搏鼠也”。

我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事实上一屋不扫的人,未必就扫不了天下,有人做不了小事,却可以成就大业,比如姜子牙、韩信之类的。有的人却正好相反。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的没见过,“当利不让”却见了不少。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按照孔安国的批注,“贞”是正的意思,就是正道、正派。“谅”是信,但在这里信是小信,不是大信,和前文出现过的“匹夫匹妇之为谅”(《宪问篇》)的“谅”是一个意思。“贞而不谅”,就是说君子遵守正道而不必拘泥于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