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摩尔街是英租威海卫时期刘公岛上的一条商业街。刘公岛上的街区主要分布在岛上的南岸,依山临海,多数呈东西向,西摩尔街即位于偏西处。该街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北洋海军时期、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建国后新建设时期,自建设开始至英国海军撤离刘公岛40年的时间里,几经更新,不同时期风格迥异,从西摩尔街旧影中可一览旧时街貌。
维修后的西摩尔街现状
2014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通知,公布了省内“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威海市环翠区的“刘公岛西摩尔商业历史文化街区” 成为省内“第一批35条历史文化街区”。
在威海东面的刘公岛因为甲午海战而名垂青史,“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似洪钟大吕刺激着国人的耳鼓。这里见证过亚洲第一舰队的诞生和灭亡,也见证过丁汝昌、刘步蟾的悲剧结局,一百二十四年来,刘公岛凝结了浓重的甲午文化,不断敲打着人们的神经,去叹息、去追思、去彻析、去自省。
上世纪20年代的西摩尔街商店
其实,刘公岛除了清代海军衙门建筑外,还有一批西洋建筑,威海被英国强租的历史又成为甲午战争之后,威海又一屈辱历史。甲午战争之后,英国与清政府签订条约,于1898年从日军手里接管了威海卫,对威海卫开始了长达32年的殖民统治。1930年10月,英国政府被迫向中国交还了威海卫,却又继续强租刘公岛十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但是此时的英国殖民者丝毫没有长远建设威海的打算,在刘公岛上只是建了饭店、别墅和教堂,把这里当成英国军官疗养的地方,当年岛上最繁华的街道取名西摩尔街。
80多年前,诗人闻一多曾吟诵悲歌:“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七子之歌》中的一首,嘶喊寻归的是刘公岛。
“西摩尔街”街名的来源
西摩尔街建于1898年,介于刘公岛铁码头和石码头之间,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刘公岛的主要商业中心。1921年,为了改善英军水兵的购物需求,殖民政府出租西摩尔街土地,由店铺住户自己出资,按照统一规划建成了楼房店铺。
从历史照片上看,在当时私营商店建筑中,各式商铺林立,广告牌匾举目皆是:有兆芳照相馆、荣康商铺、阿英商铺、文华顺银铺、仁德泰靴子铺、东兴皮鞋店、英记杂货成衣店等,也有各色贸易公司和商行,甚至香港、上海等地的公司商号在西摩尔街上都有分号。每到夏季,大量外国人随着英舰以及商船来威海并上刘公岛,西摩尔街热闹非凡,是当时威海最热闹最有商业氛围的街区之一。
“西摩尔街”街名来自英国海军上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Edward Seymour,1840-1929)。西摩尔13岁时加入英国海军,考入朴茨茅茨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889年晋升少将,1895年晋升中将,1901年晋升上将,1910年退役。1897年底,他被任命为英国驻华舰队司令,因而得以踏上威海这片土地和刘公岛。
上世纪20年代的西摩尔街局部
西摩尔曾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8年,西摩尔受英国海军部的派遣,到达威海卫与甲午战后的日本交涉接收刘公岛,对刘公岛港口、周边海域、防务、水文等情况逐一核对和考察,算是最早踏上刘公岛的英国海军官员之一,因而后来英方将沿海的商业街命名为“西摩尔街”。
英租时期刘公岛上的主要商业街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且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及历史风貌的街区。它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英国租借威海卫后,曾强制刘公岛居民迁出,供服务人员居住,按照他们的规范和要求增设道路,并为其命名。这期间产生了“皇后大道”、“西摩尔街”、“高街”、“朗街”、“树路”、“井路”等街路名称。
西摩尔街,是英租威海卫时期刘公岛上的一条主要商业街。其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展现了威海的地域文化以及刘公岛特殊的历史底蕴,最为珍贵的是,街区的面貌基本没有受到破坏,当时的商业建筑也相对保存完整。刘公岛上的街区主要分布在海岛的南岸,依山临海,多数呈东西向,其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北洋海军时期、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建国后新建设时期。街区由现在的丁公路、刘公路、邓公路等横贯东西,与曲阜街、旗顶路交叉,构成完善的道路网。加以环岛路沟通岛上各处,构成了刘公岛街区的主要特征。
西摩尔街的楼房店铺并排四栋,西面三栋竣工比较早,最东一栋略微晚些。每栋楼房的后面都有一组附属房,与楼房围合成内院。临街的二层楼房均为砖木结构,一层间隔成若干个小房间,每间面街开门,作为营业铺面。各铺面门头和楼房山头上都有中英两种文字的商家招牌,至今尚有遗迹可辩。
西摩尔街见证了威海卫曾经的时代
1930年威海卫收回后,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决定拆除东城门,把城里和码头区连成一片,并将刘公岛一并划入市区内,使市区范围扩大。与此同时,在整修和拓宽市区街道的过程中,着手整顿街道名称,将码头区和刘公岛上街道的英文名称全部废除,改用当时的省市县、旧州府、英雄人物以及山脉名称更新,如广东街、福州街、丁公路、邓公路、刘公路等。这种命名方式,和当时的上海、青岛等地对街道命名的方式一样,均为废除外来名称,而以我国的各类地名重新命名。
上世纪20年代西摩尔街中英文商店牌匾
新中国成立后,西摩尔街的楼房一直有驻岛海军管理使用。1981年,地方政府对岛上街巷名称进行整顿,有选择地保留了部分道路旧称,同时也采用改名和道路合并的办法,整合成新的街道。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刘公岛景区在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文物的保护力度和对历史文化的挖掘。2013年刘公岛管委会对四栋临街楼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西摩尔商业街,更凸显了英租时期刘公岛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特殊的历史意义,因为西摩尔街见证了威海卫曾经的时代。(文/陶遵臣 图/刘巍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