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这对神仙眷侣,在中国堪称家喻户晓。

梁思成林徽因曾携手共度了战火纷飞的时代,携手攻读建筑,一起踏遍十五个省,走遍祖国山河,寻访中国古建筑遗址,志同道合,相濡以沫。

圈内人赠其二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结婚,千山万水,两人始终相依相伴走过。张清平在《林徽因传》里这样写道:

“如果用思成和徽因终生痴迷的中国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左图为1932年,林徽因调查北平郊外杏子口佛龛,右图为1933年,林徽因河北正定开元寺

1935年,两人登上了天坛祈年殿进行测绘。

徽因一边测绘一边感慨道:

“世界上所有能载入史册的建筑都是权力意志的体现。最能体现权力意志的除了皇权就是神权;所以这样的建筑不是宫殿就是庙宇。”

思成应道:

“是啊,所有建筑都是人造出来的,可他们一旦屹立在大地上,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人站在伟大的建筑面前反而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一旁的助手为他们拍下了当时的照片。

1937年6月,他们五台山考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外面找到了曾在敦煌壁画看见、却久已湮没无闻的古庙——佛光寺,并确证其大殿是建于唐代后期(公元八五七年)的原构,在当时是所知的:我国尚存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左图为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供养人宁公遇塑像前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终于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7年7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

7月29日,北京沦陷,日军入城。8月的一个清晨,思成一家五口踏上了漫长的流亡之路。

在给友人的信中,徽因写道:“从卢沟桥事变到现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

1937年11月,到达长沙,暂居在韭菜园教厂坪134号。在长沙接受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地逃过了日寇对长沙的大轰炸。

离开长沙后,又是一番坎坷,终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

梁思成因连日辛劳脊椎病发作,林徽因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并云南大学找为学生补习英语的工作,每次来回翻四个山坡,领到40元工资,林徽因几经犹豫,买一种外出考察古建筑必不可少的皮尺,但皮尺花费23元,几乎一大半工资。

这样艰苦的生活,旅途的劳顿和四川冬季潮湿、阴冷的气候,终于使得林徽因旧病恶性发作,卧床不起。

在这样贫穷而凄清的日子里,两人仍然撰写《中国建筑史》。在《中国建筑史》终于完成后,梁思成在前言中深情地写道: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

1945年8月10日晚,林徽因的病情加重,她的双侧

肺部和一侧肾均已被结核菌严重感染。

1946年7月,梁林一家回到北平,梁思成被聘任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因资料不够丰富,便把家里珍藏的书给年轻教师挑选、借阅。

1947年,她已经咳嗽地喘不过气来,整夜地难以入眠。不得已做了一侧肾切除手术,而因长期四处奔波导致体质实在太弱,伤口几个月才勉强愈合。

▲梁思成在病中与林徽因讨论国徽图案,1950年

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雕刻装饰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当时她的双肺已被结核病菌深度吞噬,肾脏也已被切除一侧,夜里靠安眠药才能睡四五个小时,当人民纪念碑终建成的前一年,1955年4月1日清晨6点,她永远地离去了,一同带去的还有那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和梁思成去世多年后,他们的古建筑理论和文物建筑保护研究,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