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发生,谢晋元所在部队从无锡增援 上海,对进犯日军猛烈还击。日军正面进攻失利,绕道金山卫登 陆,包抄我守军后路。敌军依靠优势装备、钢板工事,在闸北地 区巷战中,向毫无工事掩护的谢晋元部节节进逼。经过八字桥一 战,张治中将军率领的我军主力,势孤难敌,被迫转移。谢晋元 部奉命担任后卫掩护,转据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中央、中国、 交通、农民四家银行合设的物资仓库),继续抵抗。

四行仓库长120公尺,宽15公尺,楼高五层。在谢晋元指挥 下,全团官兵利用库存大批袋装小麦、布匹、棉花包,筑起防御 工事。白天,从楼房窗口向敌开火。入夜,用油棉花捻子,点燃 火炬,观察敌情,对敌狙击。

10月27日起,我军全部撤尽。偌大上海,仅余“四行孤军七 自27 H至31日,日军排炮向谢部四行仓库阵地猛轰。只见苏州 河北岸火光冲天而起,一片焦土残垣。坚守阵地的八百壮士,在 外无援军、内缺粮弹的危急境况下,都抱定一死殉国决心,发扬 以一当十精神,对侵略军作殊死抗争。其报国豪情正如谢晋元给 父母遗书所写:“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时上海市民和各大报纸,都为四行孤军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每 天有数不清的人群,不顾流弹横飞,纷纷拥到苏州河南岸观战,意 在为我军加油打气。当时上海各报,都以头版头条逐日详细报道 孤军奋战战况,有的还在下午加出“号外”。

一天晚上,一名女童子军,以舍生忘死的胆气,从苏州河南岸下水,冒着枪林弹雨,沉着机智地泅到北岸,匍匐至我军阵地, 从颈圈上解下一面国旗,展献给八百壮士。

国旗,在战士们列队敬礼下,在晨光熹微的焦土上,在四方 都是炮火、豺狼的环境下,傲视苍穹,迎风飘扬。

献旗消息通过报纸、广播,迅速传遍上海和全国,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战斗豪情。连一向对中国抱 有成见的西方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英雄出少年。这献旗的女童子军,便是当时年仅十几岁的上海女中学生杨惠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惠敏,江苏镇江人,因献旗壮举脱颖而出后,相当长时间 里,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报刊介绍她的事迹,《良友》 画报以她作封面人物;在一度成为抗战中心的武汉,她身披红花, 跨马游街;继又飘洋过海,去欧美各国宣传抗日。

1939年,杨惠敏由美国回到战时首都重庆,由当时的教育部 作为“特派生气保送到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学习。后来由于参 加学生运动等原因,受到校方警告,去了香港。

杨惠敏离开乐山中央技专后,究竟哪里去了?境遇如何?是 喜是悲,是清是浊?这一直是许多人悬念不已、并不得其详的谜。

杨惠敏自乐山来到重庆,既已无职业,无处归宿;兼之自献 旗赢得美誉后,她更醉心于富于神秘、浪漫色彩的军事侦察、联 络工作。通过“童子军团”安排,她很快被派往香港,从事“秘 密联络工作气

时年杨惠敏不过18岁。一来刚刚涉足社会,哪懂奸诈险恶的 一套;二来旧中国所谓的“秘密工作”,自首推军统、中统。

有个名叫赵乐天的人,原藉苏州,系光华大学毕业生,生就 一副“奶油小生”面孔,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于上海沦陷前即去 了香港,经军统局香港站发展为“通讯员”。试用合格后,转正为 军统基干人员。

“童子军团”的“秘密工作气少不得与军统香港站经常发生 接触、依靠关系。18岁的妙龄少女,更难免轻易坠入情网。赵乐 天既“一表人才”,又天生油嘴,一个毫无社会阅历的女孩子,哪 经得起一个能说会道之人的苦苦追求。不消半年,已发展到等同 夫妻。这糟糕已极的恋爱、“婚姻”,是杨惠敏在歧途上迈出的最 不幸、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1942年,即日军占领香港之后,杨惠敏与赵乐天双双奉命护 送难胞撤回内地。电影演员胡蝶夫妇也于8月27日夜,偕同亲戚 自香港启程来渝。

胡蝶自1926年进入电影界,到1937年抗战爆发期间,共主 演过58部影片,被广大影迷选为“电影皇后J在苏联国际影展 上她又被誉为“中国的格列泰・嘉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蝶钻研刻苦,技压群芳,俊俏迷人,处世谦和;更难得的 是她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日军占领香港后一发现胡蝶与梅兰 芳都留居在港,遂大转念头,策划挟持二人去东京演岀,•并预定 拍摄以宣传“日华亲善”为主题的“胡蝶游东京”影片。结果,梅 兰芳“蓄须明志”、胡蝶“黃夜出走气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气节。

胡蝶潜离香港时,曾将其历年所置衣物、首饰和各种纪念品, 装成30余口箱子,托杨惠敏代运回国。胡蝶夫妇爬山过西贡,步 行至淡水,经过20多天艰苦跋涉,始安抵曲江,嗣于11月24日 飞抵重庆。

还在胡蝶滞留桂林,等待来渝期间,杨惠敏即在与赵乐天同 去湖南途中函告胡蝶,托运的全部箱笼,不幸在广东东江兵荒马 乱之中,全部遭劫。胡蝶得信,顿如五雷轰顶,整日伤心啼哭,一 病多日。

早在战前上海,戴笠对胡蝶即有非分之想,只是癞蛤蟆想吃 天鹅肉,高攀不上,此番瞅准胡蝶一行在桂林苦等交通工具而不可得之机,戴笠乃密派心腹前往“照料”,胡蝶夫妇自不费吹灰之 力坐上了到重庆的飞机。

胡蝶与原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杜月笙等素有交往,杨、杜二 人又是戴笠至友。胡蝶到重庆先借住在杨虎家,自不免哭诉行李 丢失之事。杜安慰她说;“不要难过了,我找戴老板替你破案就是。” 二人与戴笠一谈。戴不但满口答应,并通过杨虎“热情邀请”胡 蝶夫妇住进他中四路151号的公馆。

不久,胡蝶因旅途劳累,和丢失“百宝箱”事件忧郁成疾,在 戴公馆又大病一场。潘有声(胡蝶的丈夫)在重庆原是人地生疏, 且逃难归来,囊中又很拮据,故一应延请中西名医,服用贵重药 品,以及安排病后调养滋补等事,少不得又是戴笠“自告奋勇,热 请关照”。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七胡蝶之病,主要病于“失宝”,故 药疗之外,戴笠尤看重于“心疗”。每天榻前问病,温言慰解,自 不必说。最奏效的一招是:立派干员,前往湖南株洲,会同当地 军统单位,将失物主要责任人杨惠敏及其情夫赵乐天一并拘捕,飞 机押来重庆,监禁在石灰市稽查处看守所,1943年转解息烽监狱, 两年后又送来渣滓洞关押。

在支援“四行孤军”抗战中,杨惠敏与胡蝶都分别做过有益 的事,孰料事隔5年,两人都分别受到特务头子戴笠的内容不同、 形式迥异的糟践。

戴笠为了将胡蝶弄到手,先利用手中权力,给胡的丈夫潘有 声安了一个“专员”头衔,派往昆明经商,然后借口 “找个清静 地方疗养”,将胡蝶从城区挪动到郊区杨家山。这杨家山位置在 “中美合作所特区”中心,是戴笠的乡居公馆,不说平民百姓,就 是军统局本部处长级大特务如非奉召,也不得擅入。

胡蝶至此,自然孤掌难鸣。戴笠在此,更可为所欲为。1943 年起,36岁的“电影皇后气终为大她10岁的戴笠所强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胡蝶之前,戴笠曾糟践过萧明、夏文秀两个在押的女大学 生。两人先关在白公馆,后与杨惠敏均改监禁息烽监狱。据萧明 在息烽与同狱难友谈:当她们从白公馆被“提”到杨家山居住的 一个月中,一次,戴笠、胡蝶与她们俩,四人共用晚餐。席间,曾 听胡蝶如嗔如嬉地说过:“我的行李能不能找回来,就看戴先生肯 不肯帮这个忙呐? ”事过不久,就由重庆稽查处派人从湖南将杨惠 敏抓来。

在审问中,杨惠敏哭闹不已,绝口否认偷盗胡蝶“百宝箱”之 事;一直坚持是箱子运到东江,为强人劫去,连她自身的衣物行 李也损失殆尽。“童子军团''原为国民党元老、考试院院长戴季陶 发起创办。戴笠更趁势恐吓胡蝶:“杨已告到戴院长那里。考虑你 的安全,只宜在乡下长住,以防意外。

时有迁来重庆出版的《南京晚报》,发了《胡蝶衣物被劫,杨惠敏涉嫌被捕》的消息。该报采访主任李某紧盯不放,继续采访, 获知扬关在石灰市看守所,消息发出后,全重庆为之轰动。

戴笠怕“招风”,但毋需他本人开口,自有军统重庆主管单位, 去人找该报老板张友鹤,查询消息来源。张只好说是“读者投 书”,勉强把事情应付过去。从此,谁敢再摸“老虎屁股”?

报纸虽不敢再提,但悠悠之口难禁。偏胡者认为:杨惠敏不 该见财起意,乘人之危。袒杨者认为:这原是戴笠故设圈套,逼 胡就范。杨惠敏更直到现在,仍在台湾大呼冤枉。

不说外间平民,说胡逼杨,均无凭据。只说杨惠敏1945年自 息烽转囚j查滓洞后,当时女牢仅关3人。据男牢被禁闭的重庆特 区西郊工运小组长王仁德1985年所写材料说:“杨在渣滓洞常沉 默寡言,仰天长叹,悲愤不已,十分憔悴疽'“杨被关后,在军统 内部、特别在'东南特训班,、'中美所特警班,的下江籍学员中 曾激起不满。故军统厕所内,不断发现'羊羔下狱,蝶藏金屋,、 '何罪之有?请问青天!,一类鸣不平句。局本部督察室主任廖华 平既查不出书写者为谁,又不敢向戴呈报,只有偷偷派人用刀刮 掉。但不久,又出现''人间不平事,没有今天多'和'不平则 鸣,等话语

平日无事,赵乐天还亲口告诉王仁德说:“香港沦陷后,杨护 送难胞到内地,在路上遇到胡蝶夫妇。胡再三要求代运行李,栃 爽口答应。然行至东江,衣服箱笼全为败兵乱匪劫去。杨奔走广 九之间,抢救难民,自己衣物也遭损失,从何谈到偷胡箱笼?押 解来渝后,在法官追逼下,我不得已承认了与杨勾结偷盗胡的箱 笼。谁知一问定案,从此既无人提审,我们也没有翻供的机会了建渣滓洞实行男女分禁。赵乐天为寻找机会与杨惠敏聚晤,1946 年春节前,特请王仁德向所长濮齐伟要求排演京戏,在春节上演。 演戏时,分隔多年的赵、杨两人始初次晤谈。杨惠敏说:“太侮辱 人了,真是天大冤枉。我几次想自杀,只是死不瞑目;几句话, 说得赵乐天流下泪来。

1946年3月,戴笠摔死在南京戴山。军统来人将杨、赵“转 移”,二人耽心“密裁”,哭说情愿死在渣滓洞。来人不容分说,将 杨一铐铐上,推进吉普车,飞机押到镇江老家释放。住不几天,赵 乐天则薄情出走上海,遗弃了她。

后据军统司法处人员透露:杨案在1943年即已查清,并作了 结论,断定胡物失盗,并非杨惠敏所为。司法处签请戴笠予以无 罪释放,然戴故意压住不批。戴死后,司法处再次提出处理意见, 才经毛人凤指示送原籍开释。

'若非戴笠死于意外,胡、杨二人岂能“打破玉笼飞彩凤气恢 复自由?

【本文节选自《近代中国大案纪实》,作者《文史精华》编辑部,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