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这个问题,恐怕是被宫斗戏洗了脑,只知道“母凭子贵”,把生孩子当成女人生存、争宠的唯一手段。

其实对于王熙凤这样的富家小姐、富家少奶奶来说,生不生孩子,虽然重要,但绝没有重要到动摇她地位的程度。即使王熙凤终生不育,贾琏也绝对不可能休了她——如果没有其他严重问题的话。

的确,“无子”是“七出之条”第一条。但实际操作起来,你会发现,“七出之条”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

“无子”可以休妻。但是“给公婆披过麻戴过孝的媳妇是永远无法休回娘家的”。而我们知道,古代平均寿命要比现在短,四五十岁就死是很平常的。

公婆四五十岁,媳妇能有多大年纪?三十多岁,到头了吧?三十多岁的媳妇,你能确定她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吗?“无子”而休,是十年不育,还是终生无子,并没有规定。

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在公婆逝世之时,还不能确定媳妇没有生育能力;而公婆逝世,媳妇总是要披麻戴孝的,一经过了这个仪式,这媳妇就不能被休了。这样一来,“七出”岂不是成了空文?

回到《红楼梦》中来。邢夫人娘家地位低,而且没有生育;尤氏娘家地位也低,而且也没有生育。但是她们都过得好好的。有了她们做先例,年仅“二十来往”的王熙凤,又有什么可着急的?

况且,谁能想到管理家务,会影响她的生育呢?当初王夫人不是一边管家(在贾母的领导之下),一边生了贾珠、元春、宝玉三个孩子吗?她不也是生了长子贾珠之后多年,才又生下元春和宝玉吗?王熙凤生了巧姐,隔几年再生儿子,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吧?

贾府对子嗣的需要,远不如对管家人才的需要那样迫切。在王熙凤之前,王夫人显然已经多年管家了。但是她才干短缺,左支右绌,累得六十七岁的老太太也不能完全放手,至少得亲自抚养元春、宝玉、和迎探惜。别以为抚养孩子只是给老人解闷,事实上这是给贾府培养后备人才,事关家族的前途命运。如果贾政王夫人,或者贾赦邢夫人,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用得着老太太亲力亲为吗?

所以,在王熙凤嫁进来不久,以不到二十岁的少妇身份,就急着进入荣国府的权力核心。不是她着急,而是荣国府着急。也只有王熙凤承担了家务,王夫人才能腾出空来,负起养育女儿(庶出的女儿,名义上也是她女儿)和侄女的责任(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事实上替贾母减轻负担。

荣国府缺乏管理人才,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贾家并不推崇早婚,而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当然有各种机缘巧合,难道就没有荣国府急需要管家媳妇的因素吗?

问题是李纨“尚德不尚才”,又青年早寡,没有承担起管家责任,于是虚席以待,直到凤姐进门。

这是从荣国府方面分析,它需要凤姐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才。而凤姐自己呢,她是勉为其难吗?她不愿意承担这责任吗?

当然不是。“茶饭也无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的忙碌,正是凤姐“十分欢喜”的。

王熙凤不辞劳苦,因为好弄权。但是对“弄权”的喜好,也并不是毫无缘故、天生如此的。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金陵王家,嫁到“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除了财富的底气,难道王熙凤就没有心虚气怯、自愧不如的地方?

几个大姑子小姑子都是文采风流,一个妯娌更是“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读书”的国子监祭酒之女,太婆婆贾母也具备高明的艺术品味与鉴赏能力。难道这些,能不给王熙凤一定的压力吗?

努力操劳,管理家务,宁可自己受累吃亏,也要“筹画得十分的整肃”,以博得“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的一致好评,这是王熙凤对抗心理压力的办法。

哪怕没有孩子,王熙凤也不会轻易被休弃。但即使有了孩子,她也可能因为缺少文化、“不认得字,不大通”而受到暗中的歧视。相比于“无子”,暗中的歧视更是迫在眉睫。

而施展管家才能,是避免歧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