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晚上,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工作、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陈达邦,含着热泪看完了电影《赵一曼》后,久久不能入睡。他被银幕上的抗日女英雄的事迹感动流泪,他为他苦苦寻找的与他同为黄埔军校毕业的妻子,而担心烦恼。

赵一曼留下的影像资料

其实,电影银幕上的《赵一曼》就是他的妻子、革命战友。不过,知道这件事,是在1957年。这年,他与妻子已经分别了29年。这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今天,与大家分享其中的感人故事——

一、与“赵一曼”相识于黄埔六期,相知于留学苏联

赵一曼,原名李一超,1905年10月27日,出生于四川宜宾县白花镇的一个地主家庭。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她8岁入私塾学习,成绩很好。1926年考入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时被选为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当年由青年团转为共产党员。这年10月,她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作为为数极少的女学员,李一超表现出色,与同在黄埔军校学习的陈达邦有过几面之交。陈达邦1900年出生于湖南,1928年,他与李一超同时被组织选派到苏联留学。他俩同时到了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同在一起学习的还有校友陈赓、左权等,他们后来成为了名将。

那时,李一超身体比较瘦弱,陈达邦尽心帮助照顾她。陈达邦为人沉稳,政治上成熟可靠。李一超作为优中选优的革命女青年,才华超群。共同的革命理想,很快把两个人联系到了一起。不久,他俩确定了婚姻关系,并简单地举行了婚礼。

央视报道赵一曼夫妻事迹

1928年冬天,国内急需女干部,组织安排李一超提前回国。那时,她已经怀有身孕,并且身患肺病。妻子要回国,陈达邦万般不舍,给她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建议在国外把孩子生了以后再回国,二是建议为了照顾她一起回国。这两个建议,被李一超坚定地否决了。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

李一超回国后,先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29年1月,他们的儿子在乱世中降生,取小名“宁儿”,大名陈掖贤。

李一超回国后,陈达邦根据组织安排,继续留在苏联工作。任莫斯科外国出版社中国印刷部主任,专门负责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印刷业务。后来,他又到法国巴黎,任《救国时报》印刷部主任兼厂长。再后来,为了扩大抗日宣传,《救国时报》迁往美国。他1942年才回到国内。与妻子失去了联系。他一直在苦苦地寻找妻子李一超。

二、离别亲人,赵一曼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女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一超被组织派往东北抗日救国。为了自己和丈夫的安全,李一超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赵一曼”。并说自己的丈夫已经病逝了。她先是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开展工人运动。后调到满洲任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为了掩护身份,她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赵一曼雕像

真枪真刀地与日军干。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了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她的出色表现,让很多抗联官兵以为,她是抗日名将赵尚志的亲妹妹。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呼她“瘦李”、“李姐”。敌人的报纸称她为“红枪白马”的妇女。她从“气质高雅”的大家闺秀,变成了“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成长为英勇杀敌、身先士卒的战士。她率领抗日游击队,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让敌人闻风丧胆。令人遗憾的是,11月的一天,在与日军作战中,她为掩护部队撤退,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

剧照 赵一曼被俘后

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日军连夜对她进行审讯。面对不肯屈服的她,敌人用马鞭狠戳她的伤口。几次昏了过去,她仍然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抗日”。审讯她期间,日军残酷地用了打伤口、电刑、烙铁等酷刑,都没有让她屈服。日军整整折磨了她9个月时间,严刑拷打,没有动摇她坚定的信念。

1936年8月2日,日军将赵一曼押往珠河县(今尚志市)“游街示众”。面对日军的屠刀和枪口,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31岁。

三、赵一曼的绝笔信、与子书,至今还能上“热搜”

1931年,党派赵一曼前往东北执行抗日任务时,她的儿子“宁儿”才一岁零三个月。此别,何时才能相见?于是,她带着“宁儿”到照相馆照了一生中唯一的母子合影像。临行前,她用铅笔写了一封短信,并将照片一起寄给了远在苏联的陈达邦:“达邦!别离很久,想念很深,你的儿子诞生了,我一切都好,不必挂念,望你珍重。”

赵一曼与儿子唯一的合影留念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枪杀前几分钟,一个日军军官问她:“你还有什么话要讲?”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条卷递了过去说:“把这些话交给我家乡的儿子!”日军接过了字条,一阵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赵一曼。

赵一曼写下的遗书,写了对儿子的期盼:“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时间是:1936年8月2日。当时,她的儿子陈掖贤才7岁。

赵一曼的与子书

前不久,当这封绝笔信、家书,经过央视媒体再次公布于众时,引起了网友的共鸣,上了“热搜”。

结语

1950年,电影《赵一曼》火遍大江南北时,她的儿子“宁儿”看过好几次,他的丈夫陈达邦也含泪看过。但都不知道赵一曼,就是他们苦苦寻找多年的妈妈和妻子。直到1957年,原东北抗日联军组织部到赵一曼的家乡进行烈士身份核查时,才确认了赵一曼就是李一超。烈士的真实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他们才“找到”了亲人。

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赵一曼纪念馆,有一首诗赞扬她说:国难当头赴国难,山河破碎铸铜墙。红枪飒飒杀倭寇,白马萧萧驱豺狼。铮铮巾帼英雄骨,熏得青史阵阵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