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终于发布《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公报内容详细全面,具体数据各大主流媒体有很多报道,在此就不罗列。

我比较关心劳动人口的数据,于是把七次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做了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这个图可能没什么感觉,再进一步分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口统计中,把0-14岁和65岁以上年龄段合并一起称为“抚养人口”,15-64岁年龄段成为“劳动人口”。 抚养比 = 抚养人口 / 劳动人口。

抚养比指非劳动年龄(抚养)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01

生还是不生?

从80年代开始,在计划生育等政策影响下,我国抚养人口比例明显下降。此时我国正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放,劳动人口比例增长正好符合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模式。我国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2010年达到最低34.17%后出现了拐点。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抚养比回升到45.88%。

假设今后十年出生率走低和老龄化继续加深,我做了一个近似的测算:到2030年,劳动人口可能会下降到65%,非劳动人口可能会上升到35%,2030年抚养比又会超过50%,压力恢复到90年代初的水平。

我国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三波婴儿潮:1950年至1957年(年均出生2100万),1962年至1973年(年均出生2600万),1982年至1991年(年均出生2300万)。

第四波婴儿潮并没有随着2015年二胎放开而出现,因为生不起。

去年网络流传一个全国十大城市养娃成本的贴子,罗列了十个大城市的育儿成本。北京最高,达到276万。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紧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以北京276万计算,养娃到18岁,一年15.3万。如果再加上一套好点的学区房,总费用可能就要翻上两三倍。

从孩子出生开始,身边就多了一台碎钞机。美术、英语,最近几年兴起的早教乐高,各式花样习惯养成培训等。要是去一个好一点的私立幼儿园,一年学费可能就要几万,这还没有包括平时生活费。小学初中的学费虽然免了,但是课外辅导培训班却没少过。

你肯定说过“上那么多班没用,我小时候也没上过”之类的话?

但是“不上就输在起跑线”的氛围已经打败你。

2020年初,文汇报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国人对于精英化抚养有着极大的执念,给不了孩子好生活不如不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调查中,只有14.92%的人认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有47.58%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质量更关键,更有9.25%的人不打算生孩子。

房价是抚养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2020年全国房价还是涨了。

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国百城房价报告》。2020年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601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0.8%。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44968元/平方米,同比涨2.7%;32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5599元/平方米,同比涨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25岁-40岁的打工人,是四十年前计划生育政策下第一代人。十年以后这波人35-50岁,但是孩子还在抚养阶段,而父母大部分超过65岁。也就是说,25岁-40岁年龄段的夫妻相当长的时间里需要抚养4个父母和1-2个子女。

这对于年轻夫妻的暗示是:老人没法选择不养,但小孩可以选择不生。

02

继续大城市寻梦?

关于抚养成本,你肯定会反驳,那是一二线城市,我在三四五线的老家没这么多开销,过的很舒坦!

是的,对个体来说,留在三四五线老家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但是,人口迁移的数据告诉我们,到经济发达地区寻梦的人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十年人口增长最快最多的地区,主要还是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经济大省。而且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头部聚集效应会更加明显。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和各种类型的企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供大家选择。

世界历史上人口迁移也是跟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是相同的趋势。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经济圈。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大部分日本年轻人都在持续涌入三大经济圈中。

关于日本,可以参考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

老龄和少子,我在日本的真实感受

前些年网络热词“逃离北上广”,引发无数网民宣泄撤离一线城市的情绪。996!007!似乎成了逃离北上广深的罪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一部分人走了,但是更大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为什么呢?

年轻时工作的地方,定居的城市,都会深深影响着我们一生。

北上广深也好,强二线也好,老家小城也罢,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时代气质,这份气质会无形中塑造着我们。

在怎样的地方工作生活,就会塑造相应的眼界和格局,同时会深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就算年轻时逃离奋斗的大城,回到安逸的小城,从此舒坦下半辈子。但二十年后,孩子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可能还是会往大城市跑。

房价,人脉,眼界……二十年后孩子面对的困难会比当初的你更多。

现在逃离大城市,将来孩子可能还要回来。

03

三四五线城市也内卷

内卷这事在大城市已经是共识。我们看看北京,每10人里有4.2个大学文凭。虽然这与北京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息息相关,但也充分说明大城市内卷程度之深。

在一线城市找工作,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本科甚至研究生。

还记得去年火爆全网的《美团外卖骑手就业报告》吗?拥有大学文凭的外卖骑手占到总数的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四五线城市就不内卷了吗?内卷已经来了。

如果你是回到三四五线的老家工作,大概率是优选当地政府或事业单位,次选当地国有企业或大型私企。

除非你有丰厚的家业可以继承和创业,或者家人已经帮你安排好工作了。否则在老家的就业选择面是非常有限的。

那些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老家的人几乎都有这个定位:在大城市混这么多年回到老家,除了自己创业,怎么也得找个体面、有地位的工作。

结果大家都盯着那些个体面的工作,内卷就这么产生了。

看似没什么压力的三四五线城市,工作内卷其实并不比大城市好很多。

近几年三四五线城市更突出的是教育资源内卷。 这确实让很多人挺纳闷。

十年前在老家上学并不难,也不用买什么房子,想读好一点的学校找人花点钱就搞定。但是最近几年,很多小县城也出现了买房才能读书的学区房现象,各类课外辅导培训机构也盛行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城镇化的加速,县城里人也多了,稀缺资源自然越来越多人抢。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3.89%,大大超过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测。 近些年城镇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碧桂园恒大等大房企扎堆 五线县城开发楼盘。

一二线地区资源越来越稀缺,全国各地人口加速涌入。三四线地区虹吸周边县城人口。村镇居民受益于前几年的棚改政策,带着补偿的现金去县城。

村里的农民跑县城买房子,县城的人跑市里买房子,市里富裕的人又会去省会、大城市置业投资。三四线城市城镇化的迅速提高,也就带来了内卷。

焦虑和期待总是伴随人的一生。

不管身在何处,

善于发现挑战和机遇,

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

生活就会给你正向的反馈。

摄于2020年8月14日

地点:安徽黟县,宏村月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乐投资,实现一个小目标!

世界那么大,有空要去看看!

加我聊聊

快乐投资
实现一个小目标!

加我聊聊

快乐投资
实现一个小目标!

点亮右下方“在看

为原创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