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赵云还很年轻,在群众的呼声中,他带领一帮小弟,投奔了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在与袁绍打仗,由于袁绍势大,常山郡的人多投奔袁绍,公孙瓒问赵云:你们州郡的人大多投奔袁绍,为何你会来投奔我呢?赵云说道:“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虽然赵云并不是拍马屁,但公孙瓒听了却很舒服,于是,他任命赵云为骑将。

赵云刚去不久,便被刘备注意到了,他当时在公孙瓒手底下做事,和赵云是同事关系。众所周知,刘备交际能力很强,据《云别传》记载:“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后来,公孙瓒派刘备支援青州刺史田楷,而赵云,便是他的骑兵主将(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本来这是一次加深感情的机会,不曾想,赵云的哥哥却意外去世,他不得不请假回乡,刘备知道他极有可能一去不回,于是极力挽留。

诡异的是,赵云却说了这么一句话:“终不背德也。”不道德的事,他一辈子都不会做。很多人说,赵云早就看出了刘备的用意,他之所以一个劲地套近乎,不过是为了把他从公孙瓒身边挖走,即使到了奔丧关头,他也不愿放人,这个行为已经趋近于自私自利了。正因如此,赵云才会暗示刘备:不要为了利益,做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当然,关于赵云的态度还有另一个说法,由于公孙瓒击杀了老上级刘虞,导致失去了人心,就连刘备都与其划清界限,借机脱身,赵云此言,很明显是在暗示什么。

公元200年,刘备投奔袁绍,好巧不巧的是,赵云也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刘备,从此不离不弃。常言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为了掩人耳目,武艺超凡的赵云一直在刘备身边默默做事,他担任的是侍卫队长一职,多年来恪尽职守,深得信赖。不可否认的是,凡是赵云出现的场合,就没人敢对刘备出手,一是他武功高强,二是安保措施严密,他宠辱不惊,智勇兼备,统兵退而不乱,空城有勇有谋,俨然大将之风,远非许褚、典韦、周泰之流可比。

还有一点,赵云没有背景,他不是最早追随刘备的一批人,没有关羽、张飞的显赫地位;他不像诸葛亮,即使身在隆中,也有人到处宣扬,不断为其造势。说白了,没有士大夫阶级的人脉,就永远没机会站在舞台中央,赵云孤身一人,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刘备之所以会无条件信任他,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不过,赵云却凭借能力一步步走向巅峰,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便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将士,也丝毫不逊色于士族子弟。

尽管如此,可赵云在蜀国的境遇却好不到哪去,蜀国内部的士大夫阶层分为两个团体: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刘备的发展策略,是打着皇家旗号寻求士大夫阶级的支持,如今当了皇帝,他更加不能过河拆桥了。于是,无所依靠的赵云自然成了被打压的对象,就算他一直谨小慎微,刘备也不能多重视他。说到底,赵云只是一个尽心尽力的打工仔罢了,按照今天的话说,他是公司资格最老的员工,而且还是个专业人才,只不过,他永远进不了核心层。

有句话说得好:知人优劣(刘备)可与曹操为伯仲,得人死力更胜曹操,但用人得宜比起曹操就差远了。正因如此,刘备临终前才会一再强调“不可重用赵云”,关羽、张飞已经死了,赵云是蜀国最有实力的老将,他一旦去世,赵云便再无依靠。在没有靠山的前提下,赵云一旦得到重用,势必会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排挤,他无力反抗,说不定会落个什么下场。所以说,为了让赵云安度晚年,刘备只能这么说了,他并不是忌惮赵云,而是在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