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文章告诉我们,要做自己!可做自己是什么意思?

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追随内心,凭着感觉?

老板让你做业务,你说老子要做自己,不做!那么离解雇也不远了。除非是你自己要把老板给炒了。

网络上有一个视频,用最怂的语气,讲最牛逼的话。老师问小男孩,怎么不写作业?小男孩委屈巴交,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不想写。

“做自己”,更多说地是一种内在的。我们做事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思想、认知。

但是这种价值观、思想、认知就一定是对的吗?

一个小孩,他的做自己,往往更多的是自己的幼稚、任性。就算是一个很成熟的,很聪明的人,他们的做自己,也会陷入僵化固执的局面。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依靠自己的强硬、固执,帮助了英国经济的崛起。当她从政结束后,在生活中依然用她的固执、强硬的做事方法。结果导致了众叛亲离,可她依然不改变做自己。

我的父亲,可吓人了。凡一开口就是抱怨、埋怨,别人做了挺不错的事,他也会很自然习惯性的埋汰几句。这样的人可千万别做自己,越做自己,越可怕。

所以,有时候,真的可千万别再做所谓的自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执任性!做自己的局限性

我们觉得小孩子幼稚,他们做自己,更多的是任性。而成年人又何尝不是?

是的,每个人在大量的与社会相处后,都会形成自己最舒适的做事方式、方法、模式。这些熟悉的生活方式、处世的方法,成为了我们的舒适区。

内向的人说自己是内向的,外向的说自己善良的。懒惰的人告诉自己说,自己是懒惰的。心直口快的人说自己是豆腐心……然后心安理得地内向、外向、懒惰、刀子嘴、固执。

所谓做自己,就是幼稚地用自己的旧模式、固执、僵化了自己的处事模式。那些最舒适、最经常运用的东西,未必就是好的对的。而且一旦环境改变,或遇到新的变化、挑战,那些要做自己的人就很难改变。

他们每次需要改变时,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不对,这不是我自己”。改变也变得越发困难。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更正确的说法是,更适者生存。

一旦需要改变时,你没有适应性地改变,还是做自己,反把自己限制住。于是自己就把自己限制住了,也变成为那个最容易淘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真正的做自己?——找到自我

在《能力陷阱》这本书中,作者艾米尼亚·伊贝亚是一名大学教授,在上第一堂MBA课的时候。因为他没有经验,求问老教授一些经验。老教授就说,要做自己。

结果伊贝亚搞得非常糟糕,因为自己就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课堂氛围一点趣味也没有,没有达到任何想要的效果。

后来伊贝亚尝试一些不是“做自己”的方法,比如去巡视教室,甚至看到同学的食物,自己饿了也会去主动去咬上一口。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才是教室的主人,教室是他的地盘。

结果在伊贝亚采用了很多自己不舒服的新模式、新方式。虽然自己不太舒服,但是课堂也逐渐变得气氛活跃、有趣起来。

我除了写点文章,也会录制个小视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单纯的知识性的视频,自己也是会觉得有点无趣儿。

如果能够跳出自己的框架,能够用一些更大胆,更多元的方式来打造自己的视频制作。那么可能也会突破。没准自己也会能更加幽默、用更有趣的方式来制作视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做自己,不如一个丰富性可变化的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大坑,它本质上是停留在僵化的“本我”层面。很多时,想干嘛就干嘛,如同一个动物一般的没有理性。

这样做自己,自己用最舒服的认知、方法做事,永远呆在舒适区里面,缺乏变化,直接就固化了自己。

相比于僵化、固化模式的做自己,更有意义的做法:自我、超我、无我,让自己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可塑性。

自我是,找到强大的自我。能够不管别人的贴标签、埋怨,强干涉、强加给自己的道德绑架、要求。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考,想法,而去勇敢探索世界。

我在《什么样的人,能够突破原生家庭的限制?》中,就着重讲过强大自我,才能够构建起自己的界限、边界,才能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忠于自己的想法,不轻易被外界所左右。不为他人而活,为自己而活。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好的事,而不是外界的评价、侮辱、伤害,贴标签。做自己想做的,不要被他人束缚住。

自我不是僵化的不变,而是你能够从自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更好的做事方式、处世模式。

超我,是更加理性,追求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需求,人的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要有成长与改变。

原来错误的、过时的,不合适的认知、思想、方法,就需要做出调整。螺旋式迭代自己的做事方式、方法,逐渐发展出更好的做事模式。

无我就更加简单了,上与天合,下与地合。能够让自己与整个时代、世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发展,更好契合这个时代,而不是幼稚地说就是做自己。

设想一下,人站在一个悬崖边上,缓慢地往另一边挪步。难道还非要固执地要做自己,想咋走就咋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

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视野不够,然后过早地做自己,导致很多错误意识不到。又缺少了改变、变化,结果自己就把自己发展给限制住了。

做自己,是一个大坑。很大的原因,就是让人僵化了自己的认知、做事方式,并且让人习惯性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方式、方法,不愿意去做出改变。

保持开放,多去接触,更多元的认知、思想。很多时候也去尝试不同的做法,尝试一些自己不舒服,不是自己,但有效的做法。

韬胜和夫说: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是做自己害怕的事。

表姐给我介绍的第一份工作,我死活不去。给我介绍第二份工作“修电脑”,我也是根本就不愿意去。但结果去做后,原来是数字化管理,各方面挺不错。

如果那时我还是僵固自己原有的认知,那么可能就错过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错过了那样好的环境,和会遇见的那些美好的人们。

与其呆在舒适区里做自己,更建设性的做法是保持开放、多元,多去尝试些不同的事物。

能够拥有着自我,能够超我,更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无我。届时,能借天地之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