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而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也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像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度也,在不断提高。

真正现代教育的起步应当为公元17世纪左右的德国,率先在国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纵观整个世界教育史的发展和演变,我们能够看出其拥有非常浓厚的时代下、阶级性、象征性以及等级等诸多特点。

封建社会教育划分

封建社会教育划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根据社会性质的不同以及教育的诸多表现特点来划分的话,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教育、封建制教育以及近现代教育。

光从以社会形态命名来看就能够分析出,每个社会形态的教育必然也会拥有与其时期相适应的诸多表现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奴隶制时代只是教育的起源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劳动来获得自己日常所需,而教育就是和劳动紧密相连,同步进行的。

进入封建时代后,封建政府开始在中央和地方设立相应等级的学院,这使得教育已经从劳动生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项专门的活动,并且与封建时期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相适应,成为统治阶级意志的重要体现。

科举制度起步虽晚,但意义重大

科举制度起步虽晚,但意义重大

的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由于官方学府和私立学府的盛行,使得教育能够流行的范围也已经愈发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因为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的专业化、丰富化,使得教育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

就拿科举制来说,虽然其创立和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其能够通过比较完善的教育体制,同时融合必要的教育思想,使得其成为延续一千多年的重要教育制度。

科举制设立之后,教育开始主要为封建政府培养专业人才,这使得教育有了更加专业的使命。

儒学思想中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在封建教育思想和内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而科举制在其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即宋朝就表现出了在教育领域上前所未有的统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时期的教育已经突破官方限制

宋朝不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体制出现巨大变化,而且在教育方面同样也展现出了,前朝所没有的特点。

一方面是文人治国、不杀士大夫“祖宗之法”的确立,使得北宋皇帝对文人格外重视和重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文官封建官僚体制。

另一方面,科举制所推行的教育普遍化,也为两宋王朝政府提供了广泛的人才来源,而教育体制的完善也为文人的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史》载:“祖宗以来,莫之有改也,且得人之多矣。天子议下其议,有司皆请如旧法。遂诏曰:科举旧条,皆依先朝所定也,故一切如故,前所更定令悉罢。”

在整个宋朝,特别是南宋实际上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教育机构,其不能够说具备完全的官方性质,但是却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就是南宋时期颇为著名的岳麓书院。

而书院作为讲学教育和学术论争的重要阵地,实际上在宋朝颇为流行且具有影响力,这充分表明宋朝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此前狭隘的官方管束,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论争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价

评价

有关教育的起源在今天也是众说纷纭,不同意识形态观点的人对教育的起源,也有不同的看法。

像持有宗教神学观点的人,总会认为教育其实是来自于上帝的恩赐,今天比较流行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学派所持有的劳动起源说。

也就是说教育是和劳动紧密相联的,再往深了说,应该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这对于教育的起源,做出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解释。

两宋时期书院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其实既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当时对于文化教育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五代十国造成传统的官学再度出现衰落,这就使得地方文化教育的需要,开始转向了私学。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其实大部分集中在官学,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束缚性的,而传统文化长期束缚在贵族的小圈圈里,想必也会不适应历史的发展。

两宋作为平民社会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平民化影响中,文化教育自然也需要不断适应平民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而两宋时期的众多书院的建立,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坐而论道的平台,更是文化教育传承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