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最终成为汉军大将军,他指挥大军消灭项羽的最核心的力量——楼烦骑兵团,迫使项羽从攻势转为守势。后来韩信和刘邦等人将项羽围困在垓下,来了一个十面埋伏,最终项羽自杀,刘邦被诸侯王奉为皇帝,西汉正式开国。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肯定打不过项羽,西汉应该不会有。刘邦对韩信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十分佩服,他曾经公开说自己带兵不如韩信,这种说法在《史记》中出现过好几次。

最终韩信是被萧何和吕后联手杀害,一代战神结束了一生。

那问题来了,韩信为什么注定要被诛杀?

关于这个答案,当时齐人蒯通就已经给韩信分析过了。

韩信将龙且率领的骑兵灭了,项羽最强大的力量不见了,一直不肯低头的项羽选择屈服,派人去说服韩信,希望来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是韩信脱离刘邦的序列,这样齐王韩信、汉王刘邦、楚霸王项羽三分天下。

此时齐人蒯通也去劝说韩信应该采用鼎足而立的方式,韩信同样没有采纳,此时蒯通就给韩信分析整个天下局面。

蒯通说你助刘邦,刘邦就赢,你助项羽,项羽就赢。你现在要做的是两不相帮,迅速巩固齐国然后占领燕赵,再通过立六国之后抬升自己的威信,慢慢图之则天下可得。

如果你不走这条路,剩下的只有死路。

为什么是死路呢?因为功劳太大了,大到已经无赏可赏了,原话是不赏之功。

你有如此大的功劳,投靠楚国,楚人是不会信任的,投靠刘邦,刘邦也不会信任的,而且你的名声已经高于天下人,没有人能驾驭你。

事实也是如此,哪怕韩信最终被贬成淮阴侯,同样是侯爵的舞阳侯樊哙见韩信还是用跪迎。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列传》

樊哙是谁?刘邦的姻亲,吕后的妹夫,这样级别的人物对韩信尚且如此态度,可见韩信之威名在刘邦集团中的影响力。

刘邦要去找韩信,陈平就直接问他,你打得过吗?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上曰:“莫及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一句话不管什么都比不过韩信。

一般国君对于能力很强的人要么拉拢,要么杀掉。韩信已经是齐王,一个诸侯王了,刘邦还有什么可以赏他?

打又打不过,拉拢又拉拢不了,你站在刘邦的角度是不是对韩信寝食难安,因为韩信对刘邦的感觉就是无法控制。

韩信自认为自己很忠于刘邦,但刘邦不是这样想的。

你现在忠于我,那以后呢?假如哪一天被人唆使,怎么办?

所以刘邦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韩信,因为他样样都不如韩信。项羽一死,他马上就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将他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再接着就利于韩信对自己的忠心,将他拿下。

当蒯通告诉他你已经变成无人可以驾驭之人,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自己驾驭自己,你已经没有资格当别人的臣子了。可惜韩信当时怎么回答呢?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说刘邦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可以不知恩图报呢。

蒯通再一次提点他: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这显然是提点韩信不要执于个人情感,要理情看待天下大势。

权力斗争是无情而且残酷的,自古权力相争有多少父子,兄弟相残的案例,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谋反等等。他们稍念亲情,稍一迟疑,被干掉的可能就是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代这些玩权力之人早就失去了人性。

再比如汉武帝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他就将他的母亲杀掉,为防止吕后干政的局面再一次出现,你说这里有人性吗?

韩信没有经历过权力斗争,他很幸运遇到萧何,也很幸运遇到刘邦被项羽打压的时机,使得他从汉军小官迅速成为大将军,他没有尝过权力相争又失去的痛苦的。

他很单纯地认为权力相争和人际关系相处是一样的,还是从情义出发,哪怕蒯通给他举了同时代张耳、陈余的故事,稍远一些的文种和范蠡的故事。他说你论关系亲密你比不上张耳、陈余的关系,论忠信和时间长度也比不了文种和范蠡。结果张耳、陈余反目,而文宗死、范蠡逃。

张耳和陈余曾经是生死之交,最后却刀兵相向,抢了张耳的地盘。刘邦没有发迹之前曾投靠过张耳,后来刘邦还将自己的长女鲁元公主嫁给张耳的儿子张敖。

韩信为什么听不见劝告呢?

因为韩信没有经历过,其他人可能是从一个小兵,慢慢爬到某一个高位,他是直接从一小官升到最高级别,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没有项羽的压力,韩信未必有这样的机会。

韩信武将这么机会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正因为他没有经历过权力相争,不知道权力相争的残酷性,所以此时的韩信虽然还是齐王,但比如萧何等老手来说,他就是一菜鸟。

在他的世界观中,人与人之间就是忠义为先,但他忘记自己的身份已经不是那个受胯下之辱的少年,而是可以左右天下的齐王。一个当世无人可以驾驭之人却拼了命要去当别人的臣子,别说是刘邦,换成各位看文章的朋友,你们敢用、敢放心吗?

当韩信加入十面埋伏时,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刘邦,也意味着他终究会被刘邦所杀,他的死是注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唉!有时候,人生走得太顺,太快未必就一定是一件好事,或许还是一次危机。因为走得太顺之后,往往看不清真正复杂的局面。

人随着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思想、观点肯定会随之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儿时的玩伴死党在几十年后相遇,却很难有共同语言的原因。为什么古代的权臣走到最后会将手伸向皇位也能找到一点解释。

韩信的目标是求取功名,功名到手之后,最终会如何,这一切都由不得自己控制。

人世间喜欢功名的人太多,太多人喜欢就会争,一争残酷就出来了,你觉得呢?

正如鱼饵好吃,吃进去之后,一切就由不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