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02年,汉朝建立,贾谊写了本有名的书,那就是《过秦论》,详细讲述了秦朝为什么而亡,或许在他看来,不管是不是扶苏继位,秦朝都不可能长久延续下去,他认为秦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当时写下这本书,也是想告诉建立汉朝的刘邦,天下初定,就要稳定民心,在《过秦论》中写有:“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是最短命的王朝,二世而亡,秦始皇原本是想要秦朝能够千秋万代传下去,所以他是始皇帝,之后的皇帝就是二世、三世,但这个愿望在秦二世时就彻底落空了,秦二世胡亥残忍不仁,宠信赵高导致秦朝大乱,农民揭竿而起的造反,胡亥本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他也没有资格继任皇位,而最有资格,也最受秦始皇宠信的是皇长子扶苏

在公元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病逝在路上,可因为他之前想要长生不老,并不想听到大臣谈论“死”这个字,他也一直都没有立太子,直到他病得非常严重时,才给扶苏写了一封信:“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把这封信交给了赵高,但是赵高却没有将信传给扶苏,相反,等到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辒凉车中,并用咸鱼掩盖尸体的气味。

赵高想要让胡亥做皇帝,因为他曾经教导过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算是胡亥的老师,而且胡亥非常听信赵高,所以胡亥就蛊惑宰相李斯帮他,李斯本来与扶苏的关系不好,因一时私欲就答应了胡亥,两人一起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另立胡亥为秦二世,并在秘不发丧期间,李斯、胡亥和赵高一起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让扶苏和蒙恬自杀,蒙恬不相信诏书,他对扶苏说:“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

蒙恬当时是镇守边疆的将军,拥有秦朝三十万大军,所以他虽然被囚禁在这里,但他也有实力助扶苏起兵,劝扶苏去找皇上问个清楚,不用急着自杀,但是扶苏却并不想这样,而是认为是秦始皇想要杀他,就甘愿自杀了,这才让胡亥顺利登基皇位,成为秦二世,但是胡亥并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他有为了成为皇帝的残忍,他成为皇帝之后,就心狠手辣的将秦始皇的其他儿女全部杀死。

胡亥成为秦二世后,贪图享乐,他对赵高说过:“人这一生就如白驹过隙,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所以当时真正掌握实权的是赵高,赵高残杀不听他话的大臣,就有了指鹿为马的典故。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秦朝后期的暴乱、以及灭亡得那么快,与胡亥赵高两人脱离不了关系,在公元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国各地都发生了农民起义和暴乱,虽然当时“天下苦秦久矣”,但秦朝的大军也不容小觑,不然秦军不可能那么快一统六国,但就因为胡亥对于暴乱视而不见,并对造反的起义军不以为意,只当做是小规模的盗贼。

胡亥只贪图个人享乐,根本没有治国理念,但与胡亥相反,扶苏则是有才能又仁慈的人,当年扶苏就经常给秦始皇劝谏,在秦始皇要“焚书坑儒”时,扶苏就对秦始皇说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这话的意思就是天下才刚刚平定,远方的民众,也就是原本其他六国子民都还没有从心里完全归附秦朝,儒生都是效仿孔子的才学之人,如果秦始皇重刑处置儒生,扶苏担心天下不会太平安宁,这段话可以看出扶苏对于治理国家也是有自己的理念和才干的,如果当年秦始皇早早就让扶苏成为太子,而不是胡亥继位,会不会秦朝就不会二世而亡呢?

治理百姓的办法就是要让百姓安定,一个国家才会安定,就算有了想要造反的人,百姓也不会响应那些人,而秦朝以法治国,因为严苛的法律而强大,最后也因为严苛的法律让老百姓“苦秦久矣”,所以秦朝的灭亡是注定的,只不过是早或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