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凭着周董一句“你就是我的优乐美啊“,奶茶火遍大街小巷,开一家奶茶店也一举跃至热门创业项目。

如今,即便有数天前成功上市的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以及刚获得D轮融资、估值600亿喜茶,但仍旧不妨碍仿佛一夜之间展开的热议:奶茶是门好生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1)市场体量够大,且有增量空间

咖啡品牌给VC讲故事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中国人平均每年喝X杯咖啡……”。

但其实茶饮品牌远比咖啡更适合用这个开场白:中国一直是饮茶大国,茶饮市场规模早就达到了4千亿,远大于咖啡600亿元的市场。

除去市场体量,相比咖啡,茶无疑更具有”中国基因“,也更符合国人的”中国胃“。在之前一组关于咖啡饮用习惯的调查中,不少人表示:咖啡很苦、不好喝,喝了睡不着觉,接受上还是有一定屏障。茶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

另外,随着茶饮消费者年龄层的不断低龄化,消费者年龄跨度正在不断被拉大。如今的茶饮消费主力是90、95后,相信用不了多久,00后的表现也不会让市场失望。

从市场体量来说,即便新式茶饮体量已过2800亿,但还远未到天花板。

(2)商业模式优越:新式茶饮=奶茶+万物

从最初的珍珠奶茶到现在的莓莓雪顶冰沙、芒椰糯米饭,新式茶饮已经成功把奶茶打造成了一门”奶茶+万物“的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甜品、水果、雪糕、面包还是米饭,统统可以放进奶茶里成为新品类,简直是”万物皆可加“。这得益于茶本身独有的回甘特性,不仅易于同辅料搭配,且不抢味,也因此使得新式茶饮的品类有无限延展的空间,有人调侃说:未来,新式茶饮菜单页数比肩新华字典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面,由于所有配料的基底都是奶茶,就使得其加工过程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只要供应链稳定,扩张起来会非常快。

换句话说,如今一家成熟的奶茶店,几乎兼备了甜品店、水果店、雪糕店、面包店的功能。做一门生意,同时抢5个市场,放在任何领域都不会是一门没有出路的生意。

(3)解决痛点:能够满足受众心理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而言,人们在满足了基础的生理需求之后,就会接着向下一个阶段的安全需求(心理需求)迈进。内卷严重的的当下,谁能为大众提供心理上的慰藉,谁就有机会拿到消费者口袋里的money。

据说舒尔茨在最初创立星巴克的时候,就提出了“第三空间”理论,在他的设想中,咖啡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交场所,但在中国,却是奶茶店更早实现了他的设想。

比如前段时间被国企收购的张继科的“猴子的救兵”茶饮品牌,紧抓95后、00后消费群体的最新需求,重视觉、轻装修,从空间设计上一并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品牌审美、网红文化和社交空间的三重需要,大大提升了大大提升了入店率和逗留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奶茶自诞生之初,就是消遣和治愈的存在,在无处不内卷的时代里,奶茶和其他许许多多暂时还不被理解的消费品一样,扮演着一个无奈却有用的角色:生活那么苦,不如来点糖。只这一点,就有无数人愿意为它买单,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

除了上述维度,还有一个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风向标——资本。据《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70起,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近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茶饮品牌披露融资金额达到10.4亿元,同比大涨378.6%。而仅2021上半年,整个茶饮品牌就发生融资事件15起,披露金额超50亿元,融资事件和披露金额均高于去年全年。

综合以上诸要素,不难看出,从行业角度来说,奶茶仍旧是一门好生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新茶饮市场确实处在一个乱象丛生的阶段,尤其是加盟市场,鱼龙混杂、骗局频出,所以在选择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踩坑。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1、要选择真正具备资质和实力的公司;

2、考量公司后端的供应链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是否过硬;

3、产品是否兼具实力和差异化,品牌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整体来说,任何一门生意,如果只抱着一腔热情盲目入局,或者仅仅是觉得市场火爆便跟风进入,结局大概率都可以预见,奶茶店也不例外。所以,擦亮眼睛,谨慎入局,功课做足,苦练内功,踏踏实实把手头的事情当做一门长期生意去做,才是生存之道。如果能始终抱着这样务实的态度,奶茶店也仍旧会是门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