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上学”时代来临

“摇号上学”时代来临

学区房可谓是十年房地产牛市中yyds(永远的神),但随着摇号上学的政策落地,学区房的价值体系被打乱,不少学生家长已经濒临崩溃,学区房“神话”可能就快要终结了。

上周末的北京西城区,可谓是落地了“最狠”的学区房政策:2020年7月31日后的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入学

去年发布的学区房的政策,随着今年小学生报名工作的开展,终于落地实施了。

去年7月31日后,在德胜、月坛和金融街片区,斥巨资购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们,在今年7月2日就陆续接到了学校的调剂电话。

原本幼升小登记意向学校时,这些家长可以选择“牛小”(优质小学),但由于落实了“多校划片”政策,如今家长们意外发现都没有了“牛小”的学位,只能选择该片区的普通小学。

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可以对应获得多个学校的入学资格;为了确保各大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会将各个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

具体实行中,则会按照随机派位的方式,分配热点学校的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就读的学生,则按“就近原则”进入其他学校就读。

也就是说,以前一套房绑定的是一个学校,买了该学区的房,则必然入读该学区的学校。而每个片区则根据学校的优质程度,几乎完全左右了该学区的房价。

哪怕是仅相隔一条马路的小区,也可能因为学校的入学资格不同,房价则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样的话,房价与学位资源就算是完成了“深度捆绑”。

而现在实行多校划片后,此前一套住房对应一个学校的入学资格,现在变成了对应多个学校;而就读哪个学校并不能自主择校,变成了“摇号抽签”制度。

原本斥巨资买的学区房,现在却和周边非学区房的居民,变成了相同的待遇:全部摇号上学!虽然这样也有可能就读优质学校,但更大的概率是就读普通学校。

如此一来,自己斥巨资溢价购买的老破小学区房,房价可能要比邻居贵一倍以上,却要和周边购买非学区房的邻居,共同分享同一个学校的就读资格。

这就意味着自己学区房的价值,已经和周边的非学区房不再有差别,房价自然不能再获得高溢价;一夜之间,房子可能已经暗中贬值了数百万。

甚至有可能邻居家的孩子运气好,摇到了优质学校的入学资格,而自己家孩子却只能去普通学校,这种心理落差可不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学区房核心价值的“坍塌”

学区房核心价值的“坍塌”

随着全国“摇号上学”政策的推进,学区房的核心价值:学位资源,便犹如在沙滩上修建的雕塑,潮水一来便无影无踪。房价与学位深度捆绑的价值体系,无疑是受到了“颠覆性”的打击。

在2019年的某房拍网上,位于北京西城区灿缦胡同的一套房子,面积仅5.6㎡的老破小学区房,相当于一个大一点的卫生间,但经过多伦的激烈竞价,累计吸引近5万人/次的围观,最终以127.55万元的天价成交。

此房源单价竟高达23万/㎡,而同地段房源的单价约为9~13万/㎡,仅仅因为一个学位资源,房子的溢价率就高达155.6%,毫不夸张的说:在此前学区房就是yyds!

同样的事发生在2016年,西城区文昌胡同的深处,便有一间又小又破,面积仅有11.4㎡,甚至是杂草丛生的房子。

但就是这种农村随处可见的老旧房子,仅仅因为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之一实验二小的学区房,便卖出了530万人民币的“天价”,单价折合约46万/㎡,创下北京最贵学区房的记录。

不过,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变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学区房的核心价值,原本因为学位资源而高溢价购买的房子,却最终只能与周边的居民享受一样的资源。

这就意味着,原本高溢价带来的资源没有了,而房子或许也将折价155.6%;原本127.33万的房子,折价后的剩余价值仅有50.4万元,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此破败的房子,还多半存在卫生间简陋、缺少地暖、交通不便等问题,连基本的居住条件尚且不能完全满足;如果没有了学区房的附加价值,甚至连50.4万也有所不值。

而随着“租售同权”的推进,租客甚至也能够与业主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这或将使得学区房的概念名存实亡,这并不是假设,而是一种大趋势。

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只有几千块,清华北大的应届生年薪大约为30万左右,但学区房却可以卖到上千万的价格,即便是清北毕业奋斗多年,也不一定买得起。

所以学区房的概念,本就是利用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态,打着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幌子,实际上却是对房价的炒作。

炒作学区房最大的风险,甚至都不是来自于房价的涨跌,而是来自于政策的变动,而有些人则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有些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

就像是上市公司“商誉暴雷”一样,原本以为购买了一件物有所值的资产,结果发现虚拟的商誉便占了资产的一半,商誉暴雷后只剩下一文不值的空壳。

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的公平性

关于学区房的多校划片的政策,早在去年就已经“尘埃落定”;时隔一年小学生报名就读,再次实锤“多校划片”并不是说说而已,但总有人还抱着侥幸心理。

学区房制度,本就是美国的舶来品,但发展到现在已经渐渐变味,变得更加的资本化,更加的利益化,还明显地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就像是校外培训机构一样,原本并不聪明的孩子,但是家长可以通过“充钱”,让孩子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具备了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实力。

用房子和学位资源进行绑定,这就是明显地将孩子的家境分成了三六九等,同时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了“贩卖”,家境越好的孩子,获得的教育资源越优质。

此时教育的公平性,就成了“挂在嘴上,踩在脚下”的抹布,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理念。

正如最近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一样,但凡是有损教育公平性,让教育越来越“内卷”,让年轻人在教育上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不敢生孩子的事物,必然会遭到“重拳整顿”。

所以对学区房的整治,北京西城只是一个开端,多校划片的政策最终会推行到全国。而到那时,学区房将会成为历史,其价值也必然会“跌落神坛”。

结语:房子不是生活的全部

结语:房子不是生活的全部

早在2008年,西班牙《世界报》上的一段话,随着中国房价的节节走高,如今又火了起来:

中国的高房价,正在毁掉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掉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他们本可以吟唱诗歌,结伴旅游,定期开办读书会。

但是现在,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成为了油腻的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而不得不精打细算。

他们的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不能体验到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一段浪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