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

政务新媒体发展10年,平台越开越多,融合越做越大,但是实践中接触的很多政务新媒体人却对政务新媒体的认识却存在误区。误区主要有三个。

平台误区:重宣传、轻其余

重视宣传、轻视其余,把政务新媒体当作传统官办媒体的线上延伸。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一些政务新媒体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

很多政务新媒体人几乎所有精力都耗在如何在稿子上出彩,甚至有的非常高大上的政务新媒体培训上讲的全是如何当标题党,如何排版,如何炒作热度等,却鲜见有研究如何借助新媒体密切联系群众、贴心服务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

政务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上的“四个重要”的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问一下大家,在国办要求的“四个重要”方面,我们投入过多少精力,又见了哪些成效?这些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又该怎么实施?坦率地说,以上的回答我不抱乐观态度。

内容误区:重硬宣传、轻软宣传

对政务新媒体的考核评价不应“一刀切”地以流量论英雄,而应注重相关部门是否利用好新媒体渠道进行信息发布、提供服务和互动交流,是否在运营维护方面有所创新,是否在重大舆情期间敢于和善于发声。

很多政务新媒体人虽然已经用上了新媒体平台,思想观念却仍然停留在报纸年代。

其表现形式就是重硬宣传,轻软宣传。不懂得受众心理,只沉迷自我表演。不分析哪些内容、哪种形式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只知道把会议、讲话一味放上堆。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阅读量惨淡还不说,有时候还要招来负面舆情,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网民对于新媒体的选择会依从自己的爱好,而不是按我们预想的步调走。内容喜欢,他们就关注我们,支持我们,帮我们转发,为我们点赞。内容不喜欢,他们就会取关我们,嫌弃我们,向我们吐槽,给我们差评,甚至于制造我们的负面舆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政务新媒体的内容,到底是生硬灌输式的硬宣传,还是生动鲜活的软宣传?是想让网友支持,还是被网友反对,其实很大程度就在于我们发布的内容。

功能误区:重发布、轻互动

当下,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功能较强,但是互动交流还远远不够,政务服务也需要强化提升。如果说政务新媒体1.0版是以信息发布为主的话,那么2.0版则更注重服务提供和互动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典型的表现就是重视微信公众号等单向发布平台,漠视微博等双向互动平台,其实原因不就是微信公众号是封闭平台,不放出留言,不回复私信无人知晓,发出去后可以不管不顾吗?而微博是公开平台,评论、@ 都是公开在网上为公众所看得到的,不回复或回复不当很容易惹麻烦。前段时间某市发文要求关闭已经开通的微博不就是怕吗?

但互动是新媒体的核心灵魂,通过互动可以回应广大网民需求,通过互动可以服务人民群众,通过互动可以实现更大传播,通过互动还可以树立亲民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畅通政务新媒体互动渠道,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凝民心,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些,我们作为政务新媒体人不能漠然视之,只能守土有责!

“人民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应该做到哪里”,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人民大多走到了网上,那么政务新媒体就不仅仅是宣传发布平台,更是我党巩固执政根基,广泛赢得民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