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吕布没有背叛董卓的话,那么虎牢关之战肯定是没有那么好打的。或许可以说,董卓真的可以一时称霸天下。
其实董卓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初进洛阳,董卓虽然只带了三千西凉骑兵,但为了给洛阳人造成假象,他命令部下每隔几天就趁夜悄悄溜出城外,第二天早上再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开进洛阳,这样源源不断演了几次戏后,朝廷官员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震慑得五体投地。
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做保障,董卓便开始施展拳脚了。
他先迫使朝廷任命自己为司空,接着召集文武百官,悍然宣布废掉少帝刘辩,将他贬为弘农王(不久后毒死),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皇帝,即为汉献帝。
做到这一切骇人听闻的大事,当然需要人支持,董卓并不是匹夫之勇,他手下人才济济。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牛辅、董越、胡轸、段煨(西凉系)、徐荣、吕布(洛阳系),这些将领均是董卓嫡系,一时之雄,能征惯战之辈。
我们经常会说董卓杀了多少大臣,实际上,他提拔的大臣远远多于他杀掉的。满朝公卿,没有不沾光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虽然当时反对董卓的势力很多,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出什么力气。可以说袁绍的联盟基本上就是面和心不和,没有什么战斗力,如果吕布没有背叛董卓的话,虎牢关之战的胜负,还说不定呢。再加上董卓手里的西凉铁骑,要干掉袁绍也是很容易的。
除了极少数几位诸侯是抱着匡扶汉室的想法,剩下诸侯大都是想混水摸鱼,想趁机取利。因为十八路诸侯结盟讨伐董卓真正目的是为了各自利益,所以大家并没有尽力去讨伐董卓,这样的十八路诸侯同盟岂能成功?
董卓军事力量开始走下坡路
第二年(191年),孙坚军再度讨伐,击败了胡轸和吕布,逼近洛阳。董卓亲自率军出战,也被孙坚击败。
这场军事上的败仗,才是董卓走向没落的起点。为了避开诸路大军的围攻,董卓决定迁都长安。
袅雄曹操出马
在当时的格局下只有曹操、袁绍和袁术有这个实力,袁术是因为称帝曹操才出兵灭的他,如果董卓不死,那传国玉玺就不会流落到民间,袁术也不会称帝。可袁绍和袁术都不会攻打董卓,这一点从天子逃难时发天子诏要求护驾就可看出,袁绍和袁术根本没有看出天子的重要性。所以只有曹操最有可能攻打董卓,因为他灭董卓并不是要救汉庭,而是要抢夺天子。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曹操或许会向袁术、袁绍假意献媚或许会制造矛盾让他俩先打起来,总之会想办法不让他俩出来捣乱阻止自己灭掉董卓。而董卓虽然有骁勇的西凉军和吕布,但论智谋都不是曹操的对手,董卓迟早会被曹操灭掉顺带连吕布一起干掉,倒是省事了,曹操最终还是会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相对于后期的曹操有更大的优势,但他却没有曹操高瞻远瞩,只懂得荒淫无道,败坏纲纪。大家都知道,董卓是吕布所杀,假如董卓未死,那说明吕布没有叛他。他依靠吕布和西凉军的骁勇也能独霸一时,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难以长久维持局面。
最终会被各路诸侯讨伐而亡,而后进入更加动乱的局面。动乱一段时间后也会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总而言之,董卓不死,只是把三国鼎立的时间往后推了一下而已,三国鼎立直至天下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董卓失败,败在以下两点。
第一、身为“番将”的董卓初进洛阳,根基不牢时,先废立了皇帝,这就政治上、人心上丢了分。后人评价道:董卓地兼形胜,手握兵钤,颠而不扶,祸则先尝。兴晋阳之甲,君侧未除;入洛阳之宫,臣节如扫。至乃发掘园寝,逼辱妃嫔。太后之崩,岂称天命!宏农之废,孰谓人心?
第二、董卓掌握大权后,犯了和李自成一样的错误:被花花世界迷住了双眼。他在长安城旁边修建了高厚达七丈的“郿坞”,装满了金银财宝,自称“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这就流露出宁做富家翁的短浅,丧失了锐气。
三国时期各类英雄闪亮登场,董卓算是一类吧!但是这类人生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必死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时势造英雄,在历史的演进中,大浪淘沙,董卓之流必然会被淘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