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市住房发展2021年度实施计划》印发。

包括商品住房(6万套)、公共住房(4万套)、租赁住房(10万套)深圳计划一年推出20万套住房。

按七人普户均2.25人计算,这样的住房供应量,能满足45万人的居住需求,差不多能对应上深圳通常年份的流入人口数量。

自2018年深圳“二次房改”后,从住宅市场化转向着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住房体系正式分为市场商品住房、公共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

其供应比值被确立为4:2:2:2。

而如今,住房体系聚焦商品住房、公共住房、租赁住房三类,单看年度目标,租赁住房要占到全部的50%!

“二次房改”新方向,日渐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年度实施计划》,租赁住房单独被划入一类住房类型。

我认为,租房从来都不是市场属性,而是民生属性。前些年,不少住房租赁机构频出爆雷事件,就连上市公司也不能幸免,就可见一斑。

没有监管单位、事业单位、国企的参与,租房市场很难规范化发展,这里面比交易市场产生坑的可能性更大。

租赁住房,一定是保障性质的。

就在几天前,国办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很好理解了。

深圳15-59岁人口超过1396万人,占79.53%。这些劳动适龄人口大部分是新进入深圳的年轻人,如何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呢?

商品住房高房价,新市民、青年人根本买不起;公共住房大多要求在深圳工作、定居一定年限,就算现在轮候,也得轮候好几年,新市民、青年人不够格。

租赁住房成了唯一通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计划,2021 年深圳将计划建设筹集租赁住房 10 万套(间),龙岗有2.4万套、宝安有2.37万套、龙华有1.47万套。

我认为,深圳“二次房改”隐藏的大招,就在于彻底满足新进入深圳居民的居住需求!

市场的归商品住房、保障的归公共住房、新需求归租赁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二次房改”新方向,真正意义填补了各类住房需求空缺。

接下来,住房用地的供应也就会快速跟上。

去年,深圳商品住房及公共住房用地,计划供应合计293.2公顷。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定的目标一下增加了24%!合计363.3公顷。

这里面,和去年一样,公共住房依旧是大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看,2019年,深圳计划供应的公共住房用地还是59公顷;2020年,这个数值一下增大到168.2公顷,目标翻了近三倍!

可是按计划目标,深圳实质上2020年公共住房用地只供应了134.3公顷,仅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79.8%。

用地需求多,任务很紧张,非常难完成。

2021年,公共住房用地定的目标是214公顷,实施难度更大,肯定要向其他用地要空间。

商品住房用地指标,是最容易腾挪的,不用改性质,不用调配套,只是把市场属性,改为保障属性。

我们看到,去年深圳新房批售面积为633.83万㎡、套数为64581套,可年计划批售商品住房面积降至600万㎡、套数降至约6万套。

很明显,商品住房供应量出现压降趋势。

宅地供应越来越多,打新机会越来越少,这并不矛盾,“二次房改”后,居住用地会大量增加,但主要保公共住房。

有限的商品房供应,将会更有限。未来在深圳买房,终极目标还是二手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房有限,公共住房很多,租赁住房会更多。

我得提醒一下,带有保障性质的租赁住房,可能逐渐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深圳住房供应的大头,这势必会和公共住房一样,挤压商品住房的空间。

20万套住房里面,可是有10万套是租赁住房啊!这么重的任务,新供应居住用地的指标大概率是要被压榨到极限的。

就算这样,租赁住房的来源,单单靠供地已经很难满足,还得多渠道筹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操作中,租赁住房不仅有利用新供应用地、存量用地或产业园区用地等开发建设的租赁住房,还有将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城中村、闲置毛坯房等按规定改建而成的租赁住房,以及将闲置住宅(市场商品房、产业园区配套宿舍或其它类型存量住房)转化为租赁住房。

新方向很直接:新房机会更少,二手也会引导去租赁。

按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性质,国办意见明确是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的小户型为主,以这个思路,未来深圳宅地的供应比例,将会出现大量小户型住宅。

深圳2035总规中,也明确在都市核心区内重点增加小户型和租赁性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可怕了,都市核心区内大户型商品房的供应面临枯竭,只剩极少量的二手房可以交易。

看目前的供应状况,这样的商品房完全被逼成了稀缺品。这样的资产,大家都会死死摁在手里。

要怎么找到这样的房子?我们还是下来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