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驯鹤女孩”徐秀娟:破解世界难题,23岁却化身仙鹤离去

徐秀娟是谁?有的人或许还不知道?可一提起那首歌,就会知道她是谁!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这首悲切、哀婉,如泣如诉的歌曲,歌颂的就是她——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驯鹤女孩”

徐秀娟生长于吉林,小的时侯常帮着父母喂小鹤,受父母的影响,她渐渐地对丹顶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81年,徐秀娟开始跟父母学习养鹤,那年她刚17岁。由于工作努力,徐秀娟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等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经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高达100%,后来,她又进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进修。

1986年,刚成立不久的盐城自然保护区,听说吉林省扎龙市有个实践经验丰富的养鹤姑娘,于是不远千里找上门去,邀请徐秀娟担任鹤类养殖场场长,希望能在南方建立一个丹顶鹤养殖基地。于是,徐秀娟抱着装有三只丹顶鹤蛋的包,于当年5月南下盐城射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解世界难题

当时,养鹤事业有一个难题——丹顶鹤的迁徙问题。迁徙的路途遥远,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损失了不少丹顶鹤,倘若能够建立一个不用迁徙的保护区,就能解决这项世界难题。

我们看看徐秀娟是如何做的。

在南下的火车上,三枚鹤卵陪伴着徐秀娟度过了她人生重要的“迁徙”,从黑龙江扎龙到江蕊盐城。

上火车前,父亲告诉秀娟买半斤脱脂棉,买个暖水袋,再买一个温度计,暖水袋的温度不要低过摄氏35度,也不要高过摄氏38度,再用温水把棉花弄湿一点,解决湿度问题。

父亲还说了,人的体温不就是36-37度左右吗,你把卵放在自己的身上,温度有了,汗把鹤卵所需的湿度也提供了。

温差只许在摄氏3度之内变化,齐齐哈尔到盐城,上千里的路,徐秀娟是怎么保持着的,除了秀娟自己,恐怕只有那三枚鹤卵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有谁想到过用这样的办法孵鹤,而中国盐城自然保护区,最初的三只小丹顶鹤,就是这样和秀娟一起,从扎龙“迁徙”而来,然后在秀娟的身体上卵化而生,在秀娟的腿上、怀里、床上一天天长大。

毛线绒的雏鹤娇憨地扬起它的脑袋,蹒跚迈步时,秀娟给它们取了名字:丹丹、龙龙、莎莎。莎莎从小就要在秀娟的手里睡觉,秀娟就没日没夜地把它捧在手心里。

这三只被宠着的小鹤呀,又有哪一只不是在秀娟的手里捧大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秀娟遇难

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鹤“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两只小鹤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

一直找到夜里,“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却不见踪影。

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后,又一个人钻进芦苇荡,呼唤着黎明。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下午5点回到鹤场时已心力交瘁。

人还未坐稳,鹤场的李老爹说西边传来了天鹅的叫声,徐秀娟和同事小王、小段一起冲出了门,到达复堆河畔,小王、小殷游过去了,徐秀娟喊了声:“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不知是顶风踏不动车还是其他原因,徐秀娟又退回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自行车放倒,连鞋子、衣服也没有脱就走进了复堆河……

4个小时后,“黎明”找到了,然而,徐秀娟却不见了!

徐秀娟走了,她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化作美丽的彩云,伴着丹顶鹤、天鹅在空中飞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默为你祈祷

如今,我们再看徐秀娟当年写下的《仙鹤,你好》,依然让人感动:

黑夜刚刚过去,你—一可爱的丹顶鹤,

从白雪般的羽毛中,伸出你的腿,你的头,天真地眨眨大眼睛,

像是对我说:主人,你早!

你走近大食槽——噢,你饿了,

那你就快点吃吧,我已为你准备好了早点。

我走近你的身边,抚摸着你洁白的羽毛,

深情地说一声:鹤儿,你早!

你笑了—扬扬头,

头上的丹顶,像是春天初放的花朵。

你欢快地扬起脖子,亮开歌喉,

把动听的晨曲唱给我听。

啊,丹顶鹤,你这纯洁、优美的精灵,幸福长寿的象征,

我要高声地赞美你,

默默地为你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