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后的脊

——水利学院南水北调 利国利民 宣讲团

南水北调,对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一渠清水,承载着甘与苦、泪与汗。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的背后,凝结着数以万计建设者的智慧心血和辛勤汗水。十余载建设,一个个世界级工程难题,摆在南水北调建设者们的面前,上演着一幕幕呕心沥血、攻坚克难的故事。为了深入了解南水北调的背后的故事,从而呼吁大家明白南水的来之不易,引领大家节水、爱水、护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南水北调,利国利民”实践队于2021年7月13日开展了关于南水北调背后的艰辛故事调研工作。

为了充分了解其中的真实故事,实践队员有的在家乡找到南水北调的老干部,有的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来了解南水北调背后的艰辛。我在网络中得知一个关于李进群的故事。1970年,淅川县陶岔村民李进群刚刚22岁,风华正茂的他,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投身渠首闸的修建。那时候工地并没有重型机械,所有建筑材料都要靠手拉肩扛,李进群每天在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中挥汗如雨。不料那年的5月10日,他的生活迎来了一场变故。正在拉车运土的他,突然被身边失控的卷扬机缠绕,飞舞的钢索将他的上臂截断,鲜血喷涌,被紧急送医。

“我失去一只胳膊没啥,国家建水库才是大事”,伤口愈合后的李进群这样说。后来,他又回到工地上,为工友们做力所能及的服务。

如今,年事已高的李进群已经干不动重体力活,但他的心从没有离开过渠首。每天早饭后,他都会带着铁锹和火钳,在渠道边义务护水、捡垃圾,一俯一仰,时间过去了48年。有人问他,“没人给你工资,是什么支撑你坚持这么多年?”老人的回答朴素得让人汗颜:“清水送到北京,渠首人脸上都有光啊!”

看完这段视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广大建设者,就没有南水北调。而他们却说:“这辈子能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值了。”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南水北调工程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水利丰碑,而这丰碑的基石,正是千千万万的南水北调建设者们,是他们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队员通过网络了解南水北调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队员通过老干部了解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