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回銮一年后,权势地位逐渐稳固,但“后党”的中坚力量、慈禧太后最为倚重的朝廷重臣荣禄却逐渐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病逝;光绪二十九年,荣禄行将就木;朝廷靠山的逐渐凋零让袁世凯感觉到了危机感。
于是,得到荣禄病重的消息后,袁世凯紧急赶往京城,前往荣府拜会。
荣禄倒在椅子上,袁世凯一旁伺候,轻轻念叨着荣禄对自己的过往恩情:
“中堂,世凯知道这世界上有多种恩情,有父母之恩,作儿女的必须报答;有手足之情,做兄弟的可以偿还。可有一种恩情,无论做什么都难以为报,它比天高,比海深,那就是中堂对世凯的恩情。若不是中堂大人,小站,戊戌——世凯的脑袋已经掉了两回,哪里还有今日……”
仅就《走向共和》的剧情而言,袁世凯的崛起得益于李鸿章的支持,但真正让袁世凯于混乱局面中稳住脚跟并数次躲过灾祸的,却是荣禄。只是,袁世凯的这番“真情告白”也极为讲究,父母之恩、兄弟之情能够报答,可给予知遇之恩和救命之恩的荣禄已经行将就木,报答肯定没机会了;就算荣禄一时半会死不了,就荣禄和袁世凯之间的地位悬殊,袁世凯恐怕也难以报答。
只是,荣禄太了解眼前这位“首鼠两端”的枭雄,心中没有感动,只是极为平淡的回应了一句:
“感情…恩情…山啊…海啊……这是娘儿们说的话……哪来的那么多情义呦!”
很明显,荣禄对袁世凯的表白并不领情,他知道袁世凯之所以能在自己临终的时候拜会,有着自己的打算:
1、荣禄还没死,朝廷影响力尚在,在慈禧太后心中的地位仍在,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袁世凯接下来的仕途发展和朝廷地位。
2、袁世凯清楚,自己刚刚接班李鸿章,不可能再接班荣禄成为朝廷首揆,但荣禄之后的接班人到底是谁,袁世凯必须弄清楚,他需要改换门庭,寻找下一位强有力的靠山。
只是,这些目的均不能明言,只能尽可能的打动荣禄,让荣禄念及昔日主仆情分,给予临终关照。
一听自己的小心思被荣禄轻易识破,袁世凯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反问了一句:
“中堂还是不信世凯的这颗心?”
荣禄一听,既然你把话挑明了,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我该信吗?你这次来京是想赶紧改换门庭!”
从李鸿章到翁同龢,从翁同龢到荣禄,朝廷首揆但凡出现变动,袁世凯总能及时改换门庭,誓死效忠的华丽辞藻从来不用事先准备,总是张嘴就来。此时的荣禄马上就要不行了,朝廷首揆马上就要换人,自然不会相信袁世凯的这番感恩陈述。
只是,袁世凯到底深谙人情世故,懂得避讳人走茶凉的忌讳。所以,面对荣禄的质疑,袁世凯有着自己的解释:
中堂大人,世凯这次来京城哪儿都没去,先到中堂大人府上拜访!
可还是那句话,荣禄太了解袁世凯,更加清楚此时的朝局形势,在袁世凯的人生字典中,“无利不起早”才是基本原则;“天下没有白吃的窝窝头”才是最硬的道理。指望着一个数次根据朝堂风向而改换门庭的人,给自己来次临终关怀?
袁世凯没那么天真,荣禄更没那么天真!
所以,荣禄还是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袁世凯的真实目的:
那是你还不知道谁要接我的班;也许知道,可你还不托底儿。所以,就先来敲我的门!
完了,自己的小心思被彻底揭露了!只是,袁世凯还是不能承认,眼前这位爷虽然已经成为铁定的棺材瓤子,但只要还剩一口气就能立马将自己剥得干干净净。所以,袁世凯必须撑住,坚决不承认:
中堂大人,世凯可是您举荐的人呐!
又出来一个理由:我身上带有明确的“荣禄”标签,我就算改换门庭,人家也不可能收啊!
这个理由明显太过牵强,毕竟,类似的情况早已出现多次,荣禄再次给予了反驳:
还有李中堂!你不是李中堂的人,也不是我的人!
你可拉倒吧!你当初背叛李鸿章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解释?别装了,你不是我的人,而不是李鸿章的人,你只是你自己的人!
其实,荣禄之所以一直在无情揭露袁世凯的用心,并非对袁世凯反感,更不是不想帮袁世凯,而是一直在铺垫,一直在为最后一句话打基础。将袁世凯贬到一无是处以后,再给予临终指点和最后关照,才更能唤醒袁世凯的忠心,以期这位未来的朝廷大佬能够善待自己的身后人!
这句揭露让袁世凯的脸上更挂不住了,袁世凯少见地出现了委屈的表情,再次反问了一句:
那中堂说嘛,世凯到底是谁的人?
和李鸿章的那句“我就担心你日后会生出谋逆的心”一样,荣禄也早已看透了袁世凯,给出了一语成谶的回答:
但愿你是朝廷的人!
也就是说,荣禄和李鸿章一样,都早已看出了袁世凯的天生反骨,甚至已经预见了袁世凯日后的谋反之心。可既然如此,李鸿章和荣禄为何都举荐了这位很可能会推翻满清统治的“反臣”呢?
我们来看荣禄的回答:
慰廷,你心里清楚,我不会改主意!就是太后,我想也清楚,找一个德才双全的人,难哪!你是有才干的!
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朝堂上没人了,袁世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李鸿章、荣禄和张之洞等人接连去世后,晚清政权几乎等于被抽空了支撑基础,可慈禧太后又不愿重用外臣,这就导致了清朝末期出现了“皇室勋贵掌权”的反常局面。只是,这些皇室勋贵们大多为庸才,甚至连点“裱糊”的工作都无法完成,袁世凯虽然天生反骨,但却能干实事、肯干实事,还能勉强推动着晚清大船向前走!
一句话,如果没有袁世凯,大清可能会加快灭亡的速度!
曾国藩的时期,大清王朝属于“悍臣满朝”;光绪朝末期,朝廷就只剩下袁世凯这一位枭雄;所以,一定程度上讲,李鸿章和荣禄对袁世凯的举荐都没错,只是时代成就了袁世凯,而非袁世凯成就了时代!
好了,荣禄的这句话让袁世凯心里踏实了大半,有李鸿章的举荐加上荣禄的定心丸,袁世凯当前的地位算是稳固了。可袁世凯今天来的目的尚未达成呢,所以,他必须再次试探:
中堂大人,快好起来吧,世凯永远跟着您!
翻译一下这句话:中堂,您要能好,世凯坚定跟从、誓死效忠;可您已经这个奶奶样了,还是再给些指点吧!
行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荣禄的铺垫和基础也都打好了,可以给出临终指点了:
去吧,去庆王府吧!
下一任朝廷首揆是庆王奕劻,赶紧去拜会,赶紧去表忠心、换门庭吧!
然后,袁世凯冲着荣禄深深鞠了一躬,这是正常对话中,袁世凯唯一的真心动作,不为别的,只为荣禄看破了自己的心思还能如此厚爱!当然,这也是荣禄数次点破袁世凯真是用心的原因所在。
只是,袁世凯是不是真心,荣禄已经不在乎了:
走吧,走吧!记住,庆王爷,爱银子!
不光为袁世凯指明了方向,还教给了袁世凯“敲门”的办法。后世学者对于荣禄有着如此评价——“虽是尊古而维古,却愿纳新以振邦”,就其对袁世凯的真心举荐而言,确实如此!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