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了中国最后一个圣人,阳明子王守仁,开创“阳明心学”。
历史本以为宋朱熹“理学”之后再无圣贤及新学出现,但“心学”的诞生恰恰与“理学”分庭抗礼。

图片来源:央视网新闻news.cctv.com

朱子理学影响了宋元明清,而阳明心学影响了共和国近代的思想发展。

那心学到底是什么,笔者不是圣人,只能反向思维,逆推心学,找到心学的奥妙和王守仁的思想。

首先要知道的是心学核心是“知行合一”,那我们怎么理解这四个字呢?

知道的和行为的要合为一体,要遵从个人的内心所知所想,提倡个体思想解放。

在这时就有一个分支认识要出现了,那就是“唯心”,这也是王阳明被抨击最多的地方。

朱熹的理学是“唯物”我觉得没问题,存天理、灭人欲理念的提出,其实很像是法学的延伸,法家以法治国,而理学以理治人,欲望是不需要的,只要遵循天地之间的理去做,其他的都不能做,这是对人性的禁锢。

电影《少数派报告》剧照

但也不得不说,这是治国之路,我们举个例子,路上开车的各种行为都有交通法规指导应该怎么开,怎么开是违规的,要扣分罚款,但就是会有违规行为出现,如果路上开的都是自动驾驶,都是机器严密控制,编程好了就不会改变,就如《少数派报告》中展现的车流井井有条的一幕。

但毕竟人不是机器,会有失误,会有错误,这些都属于人欲,在人身上是无法去除的,人性本善,但最终人还是活的,不是死物,理学需要存在,那就不能否定心学的价值。

心学并不是唯心,逆推心学得到的是,知道怎么做,和做什么是因为什么,都是心学展示出来的。

我知道我想要做什么,我也是这样做的,做了以后我也遵循心学指导“致良知”,知道我做的是善,那我遵循我本心就是对的。、

那反过来逆推,如果我做的是错的,那我就没有遵循“致良知”,那我的本心就是错的,那就要复盘所做的事,再找到本心想要的是什么。

这是笔者逆推出心学的奥妙,遵循“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一定能找到本心且去这样做。

在最后申明两点:

一、笔者是个心学没入门的向往者,没有各派大家们研究的深,只是表达个人对阳明先生的崇敬。

二、笔者一直以来的文章都自我反对用文字引起争论,不以流量为目的,只是阐述自己所知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