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发现,“老子”在国外异常受欢迎,外国的网友们正在用崇拜的眼光,细细品味着老子智慧,我们先一睹为快国外网友是如何学习老子的智慧的。

在输入“laotzu”的话题中,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有关老子的文化学习。借用老子的名言成为自己座右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通过老子的名言,他们加上自己的理解,给老子做注释,悟出如今的“道。”

在这种中西结合的理念中,有人在生活的黑暗中得到真谛,感悟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的辩证思维让他们运用得更是完美,这幅图中:“没有人会指责偏离森林中心的树,也不会抱怨不完美的海浪,为何总是如此苛刻自己?”与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紧紧贴合,看来外国的网友在老子身上发现了无穷的智慧,并开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了。

道德经》又名《老子》,别看只有五千字,但是却道尽了世间万物,可谓是“大道至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生活中,很多人都随口可以说出来几句《老子》中的经典,但是真正的老子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五千年来不断被人们解读,可是《老子》思想中,能够运用哪怕几句到炉火纯青,人生必然豁然开朗,我们一窥一二。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告诉我们天下再大再难的事情,都要从细微处入手,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这种思想可以运用在工作和学习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我们的学习生涯,有几个天才?大多数的学习依旧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老师常说“踏实”,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一口吃不来一个胖子,踏实稳定的最后结果不会差,反观忽高忽低的肯定是经不起考验。

再说工作生活中,比如疫情防控,为什么我国做的是最好的?因为我们重视小处,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这是成功的很大因素。

荀子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受老子思想影响,只不过说得更加通俗易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请教老子,其对话流传至今,影响无数人。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之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
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都出自于这段话,很多人误解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因为他倡导“无为”,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最大不公,顺其自然不是消极应对,而是抓住时机,在正确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办法,切不可违逆天道,胡乱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看似是不争,柔软,其实它是最有力量的,只是平时温和,冲击起来势不可当,它不是无为,只是在等待合适时机。

圣人随机应变;智者顺其自然。

孔子问老子:问道、问德、问人。

孔夫子被称为“圣人”,但是境界还未达到老子思想,对于老子来讲,世上无难事,再难的事情,从简单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这种大智慧,是我们一辈子要学习的,

《老子》智慧无穷,但是中华还有一宝,切不可遗忘《周易》,余秋雨曾说:“以《周易》为起点的哲思,以《老子》为原点的思维,和以《诗经》为源头的文采,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只要主干还在,中华文化就能够永久地享受尊崇,就能不断地同化所有外来人种和民族,栉风沐雨,参天茁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万不可简单认为《周易》是算卦是迷信,那只是浅薄之人的表面想法。

南怀瑾先生曾说:“每个阶段都会变去的,因为天下事没有不变的道理。”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周易》中说:“乐天知命,故不忧”

事物的呈现只是暂时的现象,而非恒久的永存状态,不管是得意还是悲伤,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易》《老子》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为人处世的思想,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对《周易》《老子》进行通释,但是通释者多也,能够泛起水花的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老子在国外活了,我们中国的文人也没有放弃对周易、老子的通释,这个人就是余秋雨,众人知晓他是从《文化苦旅》,这是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极度热爱的人,他的《中国文化课》被3000千万次人收听,他不爱上网,不喜欢社交,用40多年的文化积累,在70岁高龄,完成了《老子通释》《周易简释》。

这套书,是国人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更是在西方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我们不被带偏的最深处的文化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中国文化课》到《老子通释》再到《周易简释》,余秋雨的追求也是一种自我的升华,他是在圆梦,圆一个无比贴近大地,无比贴近古典的大梦,更是文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