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与爱人的沟通是一个眼神,双方心有灵犀,不言自明;有人说与爱人的沟通是一场赌局,猜来猜去,有输有赢;有人说与爱人的沟通是一份经营,找到对的路,然后等待收获。与爱人的沟通到底是什么呢?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次结果未知的合作,两个人一起清理杂草丛生的路面,携手向前。但是这次合作,却有很多容易让我们迷失的禁区。沟通前已经写好了剧本小静是一个温柔的女人,在结婚后,她觉得老公听话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就开始要求老公听自己的话。老公有不同的声音时,小静就会大发雷霆。
沟通本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两个人没办法把事情处理好,所以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可小静带着“你必须听我的”的剧本沟通,就完全把沟通的开放性关闭了,取而代之的是,她在老公面前不断地呈现出一个专横强势的形象。
慢慢地,老公把这个形象和小静合二为一,而以前温柔的小静,在老公眼中早就消失不见了。这是沟通的第一个禁区,也是我们最容易掉进去的一个陷阱。沟通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身处这个禁区,甚至还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错误。
我们常常会带着一些目的去沟通,沟通的目的一般分两层:表面的一层是我们都希望通过沟通来解决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增进彼此的关系;此外还有我们不太容易意识到的“真实目的”的一层,就是希望通过这次谈话,让对方听我的。
在沟通之前,我们内心深处已经打定主意,要说服对方按照自己的剧本走。这个剧本是什么样的,也就决定了沟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剧本是“你必须要听我的”,呈现的沟通往往是一方不断地举各种例子、讲各种道理来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另一方则会由无力地抵抗,到逐渐让步,直到前者满意为止。
如果剧本是“你必须要照顾我”,呈现的沟通就是一方不断地抱怨诉说自己的委屈和不顺心,然后等待对方来安慰。即使对方也有很多委屈,在这个剧本里,你也根本不会顾及对方,只沉浸在自己的委屈中,直到对方来安慰照顾自己为止。
你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沟通剧本是什么样的呢?长期维持一个沟通模式,是危险的开始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婚姻关系,但关系的稳定并不是沟通相处模式的一成不变。沟通模式的固定僵化,恰恰是沟通的禁区,意味着危险的悄然临近。
我的朋友琪琪,经常像妈妈一样照顾男朋友,对男朋友言听计从,处处尽心尽力,自己却无欲无求,觉得男朋友开心,自己就开心。周围的人都觉得,像琪琪这么好的姑娘,男人眼瞎了才会不珍惜。
可是事实上,他的男朋友后来真的“瞎了”,劈腿了一个非常能“作”的女生,那个女生还经常无理取闹,要男朋友必须听她的话,必须讨好她。我们开始都觉得,这个女生和琪琪完全没有可比性,可后来慢慢就明白了。
如果你一直都在做一个完美的好人,那么对于对方来说,自己就只能做一个不够好的人,这对于对方的自我价值感来说也是一种伤害。男人对于自我价值感尤为重视,琪琪做得太好,男朋友反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另一个女生各种刁难,反而让人觉得自己对于对方来说很重要。
在感情的世界里,好的沟通模式,一旦长时间地固定,也会给关系带来危害。如果本来的沟通模式就存在问题,一旦固定下来,对关系的影响也会更加严重。你一直是强势的一方,就说明对方不得不牺牲很多自我的部分,来包容迁就你的强势。同时,他心中对你的不满和愤怒,也会慢慢积累。
对方是强势的一方时,你为了维持关系可以去不断地包容对方,在这个关系中你一直听对方的,你是否会感到快乐?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声音,对方又能否听到?你慢慢积累委屈,对方却慢慢地越来越专横,这种关系又能维持多久呢?
忠言逆耳,是名正言顺的虐待
我的来访者小芸,非常精明能干,自己努力上进,也时刻督促老公,她怕老公自满、不上进,于是就开始“忠言逆耳”,一开口就挑老公的毛病,说老公的不好,让老公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公做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她偏偏鸡蛋里挑骨头,找各种瑕疵,批评老公不细心,总是懈怠,批评完之后,再鼓励老公,给老公喂鸡汤,画大饼。
小芸觉得,自己为老公操了这么多心,老公该努力上进了吧。结果却正好相反,老公干脆辞了工作,把父母送走,全职在家里带娃。后来我在咨询中了解到,老公的自信其实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他就觉得:既然我什么都做不好,那就什么都不做了,你什么都厉害,那你行你去做。
就这样,老公慢慢真地变成了小芸口中那个一无是处的男人。很多夫妻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忠言逆耳,夫妻之间,有时候我说话比较直,但我这是为了你好。因为这个误区,现实中就有了很多“语不伤人死不休”的沟通。
弗洛伊德曾提出,逆耳的忠言,本质上是对他人实施情感上的殴打,这比肉体上的虐待更恶劣。进一步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如果总是生活在恶言恶语中,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且有价值的人。坚持让对方打开心扉,是个不好的信号亲密就是彼此打开心扉,彼此全然地接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界限不清楚的表现。
生活中具体的表现是:一方面,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渴求他人理解自己,并过度依赖他人;另一方面,也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内心的世界,以便获得与他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让别人依赖自己,或者拥有别人的一些决定权。
这种自我界限不清是一个信号,说明我们在坚持“不成长”。当然,不成长还是能获得很多表面上的好处的。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不能肯定别人会对自己好,所以需要控制别人的态度,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有信心一些。
我们觉得和另一个人没有界限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感到来自对方的温情,即便这些温情是想象的、不真实的。这些表面的好处让我们坚持不成长,沉浸在不真实的温情和安全感中。一时的快乐往往会为长期的关系健康埋下隐患。等这些不真实破灭时,这对自己、对关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如何避免这些禁区呢?
- 摒弃剧本,带着商量的态度去沟通。
- 时常换个沟通角色。今天我扮演的是严厉的父母,要求你必须听我的,那么明天就让你来做主;今天我做婴儿,让你宠溺我,明天我就像对婴儿一样去宠溺你。
- 把“忠言逆耳”变成“重话轻说”。把语言进行温和化的加工,说出的话对方自然容易接受,聪明的人都知道,温和的建议比恶言恶语更容易被人接受。
四、选择成长。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但走出舒适区也伴随着很多不适应,要在心理上做到界限清晰,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
【本文节选自《夫妻的世界:潘幸知的37堂情感经营课》,作者潘幸知,经台海出版社授权在网易新闻平台连载发布 ,有删减,欢迎关注,禁止随意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源自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