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住的近,所以从小到大去过东林寺很多次。最早的记忆是东林寺那会儿还收门票,入那破旧的山门后的左侧,有个“唐僧取经到此下马处”的景点,让童年的我激动异常,那感觉记了几十年都忘不掉。再有就是去东林寺的路旁有座六角形楼阁式攒尖顶砖塔,那塔荒凉的“枯藤老树昏鸦”,塔身裂的缝大到小孩可侧身钻进去,一付特别断肠的样子。但奇异的是那塔上的裂缝后来自己合上了,重修时又在塔中发现了千余座释迦牟尼造像,真是真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去东林寺是因为想看看它新做的大门。东林寺建设的品味好像是以修筑“东林大佛”为爆发点的,什么唐朝制式呀、纯木呀、日式园艺呀,通通的“梭”了,透着格调、透着有钱。这次新修的山门当然也不例外,上等的木料、重檐歇山顶、精美的鸱吻和脊兽,连斗拱的“耍头”都雕成了扛檐力士蹲像。对着山门是七龙影壁,龙雕的惊心动魄。小广场的两边是两大巨大的石雕经幢,须弥座、力士、仰莲莲花、经文、佛祖、宝刹,一层层演绎上去,极尽豪奢。山门两侧是两个三米高的护法力士木雕,什么怒目圆睁、肢体遒劲,通通都是这护法力士像创作者玩剩下的。最有韵味的是他们在完成他们的作品时,没有进行最后的磨光处理,故意留下了粗雕时的块状刀痕,这使这两个力士像在威武之外多了份别样的苍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好的。弥勒殿的四大天王脚踩着的鬼们,感觉上就塑造的有些弱,有的竟完全是个哈巴狗的狗头造型,人都差点被它萌化了。可能太恶的鬼不符合正能量的要求吧,我们的人心已经承受不了狞厉之美了。还有就是“讲经禅堂”边的青铜须弥山塑像被移走了,只剩下了仰莲宝座和个尴尬的水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山门的左侧厢房是东林寺文物展览馆,没多少文物,可正因为少,所以更容易安安心心去看,没有那去大博物馆游览时特有的焦灼。展览馆正当门是“柳公权残碑”,碑上剩不了几个字了。历史中此残碑曾经不知所踪,后来是康有为来玩,在厕所之类地方给扒拉了出来,成了东林寺最大的宝。我不懂书法,我怀疑如果残碑上没有“公权”二字,这残碑就难有今天之地位。康有为既然来了,他又那么骚气,所以也留下了墨宝。只是他老人家的字真写的让人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也来过,也留下了墨宝。只是貌似他来的时候日子过的不咋地,而东林寺也寥落的紧,所以他在诗中写道:“种莲采菊两荒凉,慧远陶潜骨同朽。”古今多少事,总难逃过个兴亡、难逃过个命运。

入山门时,听见几个当值的驻寺居士在嚼舌头根,说某个不受人待见的居士完了,修不出来了!离开东林寺出山门时,遇见当值的居士正驱赶个精神有问题的小伙子离开。那小伙子我以前跑步时遇到过,他喜欢骑着单车边走边高声吟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小伙子举止可能有些颠狂,但吟诵声绝对是一流的,字正腔圆老远就能听见。以此中气,想不长寿都难。此刻他被人驱逐了,他抖然发作起来,大声骂道:“你信不信我把这个庙烧掉……我请***,谁怕谁呀……大家同归于尽呀,我把这庙烧掉!……”他的叫声让我小女儿紧张起来,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用逻辑推导那小伙能不能把寺烧掉。傍晚时,天下起了大雨,女儿释然道:“他烧不掉那个庙的,下这么大的雨,他点火也会被浇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