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是妇产专科医院内科医师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围手术前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在第三届妇产专科医院内科医师论坛上,协和医院的陈跃鑫教授指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围术期致死性疾病已经得到了卫健委以及广大医疗机构的重视,专业的VTE治疗需要血管外科专科医生不懈努力,而VTE的预防则需要所有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建立合理的评估预防体系,是预防VTE的关键,筛选、分层、方法、实施是VTE预防的关键步骤。如何筛选VTE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所占权重及高危人群的进一步分层是VTE预防的基础;生活方式调解、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的合理选择不光需要结合患者的血栓与出血风险,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与个体化的评估;最后预防方案的实施与落地也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患者,尽管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倡导VTE的预防与管理,但外科手术患者的合理预防率仍不足50%,总之降低VTE的发生需要广大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与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积水潭医院的刘建龙教授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建设上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他强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分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各个专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和完善,作出适合本专业的预防量表尽早发现高危患者,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事件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科VTE的发生更不容忽视,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陈奕教授在孕产妇的VTE防治方面同样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已开展大型相关的临床研究。陈奕教授介绍到孕前、妊娠期、产后的女性均为VTE的高危人群,我国孕产妇较白种人有很大不同,遗传性易栓症的发生类型与比例均有显著差异,而获得性易栓因素也具有很大的中国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三胎”的放开,高龄、肥胖的孕产妇比例越来越高,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使得女性运动量下降,这些都增加了VTE高危孕产妇的比例。不孕不育女性比例的上升、辅助生殖技术的日趋普及也在医疗层面增加了VTE的发生风险。我国“坐月子”习俗的保留进一步增加了产后VTE的发生,所以孕产妇VTE的预防与管理刻不容缓。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在高红主任、陈奕主任的组织与领导下我院已建立自己的VTE评估与预防体系,以后也会将VTE的防控落实,尽量避免孕产妇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妊娠期间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吗?石家庄市妇产院的张洁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惊险又刺激的病例分享。急性心肌梗死这个排名第一的致死性疾病,我们总会想到男性与高龄,人们从不会把它与拥有美好年华的孕妇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妊娠期妇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同龄非妊娠妇女的3-4倍,尤其妊娠晚期及产后,介入治疗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使妊娠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变得十分棘手,且尚无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拉贝洛尔、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在妊娠期间应用相对安全,而对于高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仍是首选方案。这个病例的给妇产医师们敲响了警钟,孕产妇发生的胸痛症状需要高度警惕急性心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栓塞和心肌梗死是成人心血管死亡的两大主要因素,肺栓塞甚至有猝死之王的称谓。然而,控制好危险因素,能极大概率降低两者的发生。做好VTE风险评估,根据风险VTE预防性治疗;将“猝死之王,重在预防落”实到位,是每一位医者努力去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