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者少。父母优秀,儿子平庸软弱的,倒是很常见。
唐高宗李治死后,继承皇位的李显,就是这样一个庸弱的人。
李显,高宗第七子,武后第三子,初封周王,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太子。
由于长期生活在凶悍的母亲的阴影下,李显平庸无能,为人软弱。这也是为何李治临终前特意交代,军国大事不能决断者,均由天后裁决。
登基以后,李显很听话。尊母亲武氏为皇太后。政事归于太后。封顾命大臣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册封韦氏为皇后。岳父韦玄贞为豫州刺史。
李显不但听父母的话,也很听老婆的话。虽然被封为皇后,但是韦氏并不满意。原因很简单,自己父亲的官太小了。夫君已是皇帝,给父亲安排一个更尊贵的官职,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经过韦皇后枕边风的猛吹,李显决定,给自己的老丈人升官,升为侍中。
顾命大臣裴炎表示明确反对。
反对理由很简单:韦玄贞虽然是国丈,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不应该把他放到这么高的位置。
李显反对裴炎的反对,一心要给老丈人升官。裴炎一再劝阻,李显恼了,厉声说道:“我把天下给我老丈人,也无不可,何况区区一侍中?”
就这一句话,把李显自个从皇帝宝座上拉了下来。
裴炎听皇帝居然说出这种话,知道再劝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无话可说了。
好,你不听话,我去告诉你妈妈。
裴炎转身把这话告诉了皇太后武氏。武后听完这话,既怒又喜。
所怒者,自己生的这个老三糊涂啊!堂堂天子,居然当着大臣的面,说出这种混账话来。所喜者,正好以此废掉儿子的皇帝之位。
于是武后与裴炎等人商定,密诏御林军入宫,集百官于乾元殿。由裴炎宣敕,废李旦为庐陵王。令人扶李显下殿。
李显懵了。才做了55天的皇帝,连龙椅都没暖热,这就不让干了?于是不情愿地问道:“我有何罪?”
武后怒斥道:“你连天下都能给韦玄贞,还能说自己无罪吗?”
废掉李显之后,征询大臣意见时,众人都主张改立相王李旦为皇帝。武后便依允了,依然临朝称制。
为了避免小儿子像老三一样瞎闹腾,武后命令皇帝居住别殿,相当于软禁了起来。所有国事,不得参与。李旦成了个傀儡皇帝。
裴炎不太高兴。我虽然支持你废掉李显,可是并不想让你武后这么对待李旦,撇开李唐王室,自己主政啊。但是他还是忍住了,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人忍不住了。
先是老臣刘仁轨,以衰老请辞。顺便举出西汉吕后的例子规劝武后。
接着有人拿来一首废太子李贤作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结了好多瓜。摘了一个,能让其他瓜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看着就少了。要是摘三个,可能还有瓜。把瓜摘完就没了,只剩下瓜蔓了。
诗中四摘瓜,武后有四个儿子。老大李弘病死,老二李贤是废太子,老三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老四李旦,现在是个傀儡皇帝。
李贤明显是借这首诗嘲讽规劝自己的母亲:别为了争权夺利,不惜骨肉相残。别再伤害你的亲生儿子们了。
武后看了,知道老二这是在埋怨自己。她当然不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更不会可怜儿子们的惨淡处境,虽然几个儿子都是她亲生的,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她的想法只有一个:别再让他说话了。
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绩被派往巴州监视李贤。不久,逼令李贤自杀。武后知道消息后,亲自举哀,追复李贤的雍王爵位。贬神勣为叠州刺史,很快就又官复原职。
武后又封侄子武承嗣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承嗣请追尊祖考,创立七庙。裴炎劝阻,不听。在洛阳建立五庙,岁时致祭。武三思、武攸暨、武攸宁等太后家族的人,都被升官。
李勣当年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促成了废王立武。他的孙子徐敬业就比他有骨气多了。在扬州起兵反武,州民闻风响应,十来天就聚众十余万。顿时东南大震。令骆宾王,草起檄文,传各州县。
其中的“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谁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究是谁家之天下!”更是千古名句。
武则天看了檄文,也不由得称赞骆宾王的文采,责怪宰相将这么好的人才流失了。
但是骆宾王文章写的好,徐敬业领导打仗就不一定行了。武后敕令将军李孝逸统兵三十万,前往平叛。
裴炎觉得这是个好时机,入见武后奏道:“皇帝也不小了,到现在还没有亲政。叛党就有了起兵的借口。如果太后还政于皇帝。叛乱自然不战而平。”
武后听了,心里很不爽。善于察言观色的武承嗣等人上奏太后:“裴炎的外甥薛璋也参加了叛乱。如今平叛之际,裴炎要太后还政,必有异心。”监察御史崔察也诬陷裴炎与叛党同谋。裴炎被逮捕入狱,斩杀于洛阳。为裴炎求过情的,有的被贬,有的被杀。
徐敬业因贪图金陵王气,不能进军洛阳,救援被软禁的天子。也就得不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了。最终被部下王那相砍下头颅,向唐军献降。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叛乱被平定之后,武后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军国大事忙碌起来,什么都顾不上。直到此时,已经60岁的她才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女人,还有着强烈的欲望。
那就养个男宠玩玩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