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平春

时光不可以倒流,

遗憾的是,我没有用镜头留住40年前的枣阳;

但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人们,

早已把目光聚焦到新时代蓬勃发展的新枣阳

40年来的革故鼎新、转变思想,

40年来的摸爬滚打、改革开放,

变了模样的枣阳,如今更加无比辉煌!

道路交通

改写了的历史,需要从头展望,

汉十、麻竹、枣潜高速以及汉丹、汉孟公路,

宛若数条巨龙东西穿境而过,为枣阳飞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还有那奔腾于南北的寺沙公路,像一条大动脉纵贯帝乡,

得天时尽地利的交通链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境内六座沙河大桥见证了建设者的奉献与辉煌,

还有那市内纵横交错的人民路、中兴路、和谐路……靓丽通畅,

如同盛装的少男少女,在建设中不断成长,

枣阳人因此才真正领悟到天堑变通途的雄壮。

枣阳,舞动着绿色的飘带,

枣阳,挥舞着经济腾飞的翅膀,

枣阳,展示着文化交流的形象,

枣阳,描绘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枣阳人挥洒而出的汗水与智慧力量,

浇灌并装扮不一样的枣阳,

几年不见,天翻地覆的枣阳更是变了模样,

如日中天的新枣阳还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

城市建设

一栋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如丰碑拔地而起;

一排排改造建设的棚户区,如巨人排列成行;

一批批招商引资建设的商业新区,如坐标成为导航;

一项项五光十色的光彩工程,如化妆师把枣阳装扮得像天堂。

一处处步履维艰的羊肠小道,瞬间变得宽敞明亮;

一条条满脸皱纹的步行街,一夜之间打扮成一个待嫁的新娘;

一个个还建小区,如今被规划、建设、点缀得多么优雅与富丽堂皇;

一棵棵企业家捐助种下的"绿色波浪",把枣阳装扮得分外时尚。

这是发生变化的枣阳,变化让人无法想象;

这是正在建设的枣阳,建设令人憧憬神往;

这是决策者心中的枣阳,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力量;

这是老百姓期盼的枣阳,众志成城打造成美丽富饶的家乡。

说不清枣阳有多美,

道不尽枣阳有多娇,

但枣阳人知道,毛泽东写下的"风景这边独好",

就是对枣阳今天巨变的期盼与褒奖!

产业招商

建设发展美丽新枣阳的号角早已吹响,

全市上下都在全力以赴抓引资与招商;

"七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蓝图早已描绘妥当:

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农副深加工、汽车配件、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分别镶嵌在产业园区中央。

那是枣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智慧凝聚成的力量,

那是枣阳出台优惠政策打造出的崭新形象,

那是枣阳良好投资环境引来的凤凰,

那是数百家企业用科技打造成的工业长廊。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枣阳财政精心统计的月报、季报和年报,

向枣阳人报告着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

每一份报告不仅仅有分量,更有质量。

少男俊女们不再为找工作而东奔西忙,

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再为挣钱而惆怅;

为了高质量的生活和金色的梦想,

外出打工的枣阳人啊纷纷返乡。

工作稳、工资涨,不再为钱而慌张,

早八晚六,按部就班,与沿海城市没什么两样,

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不再把钱消耗在路上,

夫妻团聚、照顾老人、关爱孩子、经营家庭,不再需要背井离乡。

购物、买车,婚丧嫁娶和建房,

不再捉襟见肘,出手更加大方,

受益的枣阳人领略到了富裕与豪爽,

更要为枣阳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而广泛颂扬。

农村巨变

从农业综合开发到精准扶贫,再到乡村振兴的战斗号角吹响,

经过多年高质量综合整治的山、水、林、田、路,今天变了模样;

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广泛推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从一家一户单枪匹马的种植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成长,

集约规模化经营使农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

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到农、林、牧、副、鱼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农民增产增丰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从平林桃花节的喜庆到万亩玫瑰花的绽放,

从白水寺、唐梓山的庙会到熊河风景区秀丽的风光,

从白竹园寺的秀美风景到汉城经济文化广场,

标志着帝乡旅游文化产业的诞生、发展与成长。

巨变农村为枣阳展现出一道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

吸引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们来此观光,

不仅拉动了枣阳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

更让半城绿色半城花的枣阳实现了旅游大市的梦想!

岗上的油菜,花吐芬芳;

田间的小麦,浆满粒壮;

弯腰的水稻,丰收在望

满脸通红、随风飘摇的是那火红的高粱……

山上的树呀,在枣阳的山山岗岗,荡起绿色波浪;

路边的花呀,吸收着阳光雨露,激情绽放;

园中的果呀,身裹金黄外衣,等待品尝;

树上的鸟呀,叽叽喳喳,为丰收放声歌唱。

这是枣阳人的快乐音符,

这是枣阳人的幸福诗行,

这是枣阳人的智慧结晶,

这是枣阳人为农村巨变绘制出的人间天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民工程

税赋过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屏障,

2002年,枣阳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

2004年,对农业税实行降低税率、减轻税赋,是党中央减负利民的好主张,

2005年,全面免除农特税、发放粮食补贴,鼓励农民多种粮,

2005年后,粮食直补改为综合、地方补贴,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扩张,

10多年以来,枣阳累计发放惠农补贴在数亿元以上。

数十万农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枣阳实施税改坚定不移地的胆识与力量,

出外谋生的枣阳人又归心似箭回到了日夜眷恋的家乡。

这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吹响的战斗号角,

这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英明抉择,

这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出的无穷力量,

这是党中央架起党与老百姓心脉相通的纽带与桥梁。

送去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留下的是党美好的形象,

送去的是党和政府的关爱,留下的是老百姓的夸奖,

送去的是强农惠农政策,留下的是田间地头一声声赞美的歌唱,

幸福与微笑写在脸上的枣阳人,把共产党永远铭记在心坎上。

英雄赞歌

在枣阳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

走出了黄火青等一批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的栋梁,

培养出了三次飞天的航天英雄聂海胜少将,

更蕴藏着一批批为政清廉、默默奉献的红色革命力量。

学党史,不忘初心,把枣阳的昨天铭记在热血澎湃的胸膛;

跟党走,牢记使命,把枣阳的今天装扮得如此富丽堂皇;

报党恩,砥砺前行,把枣阳的明天勾画得像人间天堂;

理好财,不负重托,把枣阳的梦想变成现实才是责任与担当。

就是这样一个团结战斗、拼搏向上的集体,奋斗在帝乡枣阳;

就是这样一支忘我工作、与时俱进的班子,奉献出非凡的力量。

像运动场上接力赛一样,数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棒交接一棒,

连续五年雄踞全省综合十强,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

岁月在见证,见证着枣阳人度过的每一个美好时光;

大地在诉说,诉说着枣阳市委市政府清正廉明、勤政爱民的衷肠;

历史在评价,评价着数代领导集体打造出的历史丰碑与时代辉煌;

百姓在衡量,衡量出市委市政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