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学界的专业人士在提到路遥时,说路遥的一生过得跟他的《平凡的世界》一样,很是搞笑。她解释说:

平凡的世界》不过是《人生》拙劣的注水加长版,但却因为粗糙肤浅、符合宣传需要而被捧上神坛,被电台广播,被授予茅盾文学奖。最搞笑的是,路遥本人还得了个“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好像从没有专业作家被授予这个荣誉吧。可能也是旷古绝今了,不过真的搞笑

这位专业人士是谁,这里就不多加赘述。至于她自己对路遥的看法,却让人不是很能认同。我们都知道,在文学圈,路遥确实没有得到很高的赞誉,另外在当代文学几乎都不提路遥,尤其是对于他“劳模”的称呼更是闭口不提。这或许来自于一些人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评价,他们认为,这部书字数多,里面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人情世故和小人物的恩恩爱爱。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现象;

对于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读者们对路遥的书评价尚为中肯,甚至奉为经典。说来奇怪,与今天的文学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对比。那就是莫言先生,莫言在读者中间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然而在作家群体里,莫言老师的地位在当代文化圈里来说不可谓不高。

抛开莫言不说,就路遥的写作功底和文人内在的气象,敢说三道四的同行是有限的,另外最值得一提便是路遥先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力量,劳动量可谓含辛茹苦,始终过着艰难的写作生活。

写作环境的窘迫和物质生活的匮乏是路遥的常态,这也是世人皆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就是他蜗居在小茅屋里的写作日常。后来患上肝疾也与此不无关系,直到英年早逝,带着有且只有一部长篇离开。作家界,路遥被评为劳模似乎并不被广泛认同。

生活中的路遥虽然是一个作家,不用在黄土高坡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什么苦力,但他的父亲是农民,不参加劳动就显得与陕北世界格格不入。兴趣使然,青年路遥便以笔为马,驰骋在思想的天马行空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和农民的后代,路遥已经将写作看成是自己的全部,也是他劳动人生的一切。

路遥究竟能不能成为文学界的劳模呢?

从 《平凡的世界》前期的准备工作来说,仅是将近百部长篇小说和各类杂书看完就是一个大工程,他看了将近十年的书,手指被磨得放在纸扎之上,就如同放在刀刃上一般。这或许就是托尔斯泰对他内心的激发吧,后来据路遥弟弟王天乐回忆说,突发灵感的哥哥躺在冰天雪地里,发誓一定要写一部像《战争与和平》一样厚重一样伟大的书。

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

路遥为了《平凡的世界》的文本质量和现实的艺术性,亲自下到煤矿里,深入其中生活,与不见天日的煤矿工友打成一片,协同操作,整天弄得也是一身黑黢黢。加上对俄国文学的感悟与陕北现实的震动,三年后,这个不被后世理解的天才作家动笔了。在开始写《平凡的世界》初期,各种灵感的刺激更是让他不顾惜自己,废寝忘食,甚至都写到精神恍惚,第二部没开始就已经写到吐血。

即使是这样艰难地码字,本以为他没有什么长篇幅的著作,然而时隔数年,路遥写下的稿子,堆摞起来竟然一张桌子都放不下了,床上,地上,窗棂上,颇有当年鲁迅先生的忘我劲头,回看自己,路遥也的确感到写作劳动的幸福。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庄稼人将自己辛苦了一年煮出来的谷穗摞在土场上

现在小编忍不住想问,那么这样的劳动搞笑吗,不知道文章开篇的那位讽刺者看到这里该是如何心境。同时路遥的这个形容将农民朴实和真挚的情感都说出来了,他小说中的劳动者和现实的陕北农民第一次亲切的产生了时空共鸣。时间匆匆溜走,煎熬了躯体,也煎熟了梦想。

这部从八十年代写到九十年代的书,终于可以休笔了,这头陕北的牛也该休息了。

有一年这个因为放弃农业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穷小子,终于借够了从陕西到京城的路费,去领一个属于他的文学奖励。他曾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过: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有很多人也许觉得,在这样一个高级的颁奖礼上说出这番话,有点拉低档次。但是路遥却是将他说的这番话做到了,“劳动”这两个字正是他人生的写照,以写作的方式去劳动,他觉得十分有价值。

被授予“劳模”称号的作家,是会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很搞笑,但对于路遥来说,这是对他人生的最大褒奖。

“路遥就像是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

这是同龄人也是以写为生的另一个作家史铁生的原话,史铁生眼中的路遥,或许才是真正的路遥,一个作家的成功有时候要靠强大的读者来阐悟。史铁生是懂得路遥的,身残志坚状况下的史铁生与路遥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无论是黄牛还是路遥,只要是用着自己的方式劳动,他既是平凡又是伟大的,就是榜样,就是劳动模范

《平凡的世界》看完给人的感受就是“充满了劳动”,书里的人物只有靠着劳动才能过活,只有劳动,才创造出了,更为精彩的人生。出于“劳动”,归于“劳动”。《平凡的世界》讲得最多就是关于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

韵有哲理的人生观,用最朴素的语言讲出来,就是能有一种让人受益匪浅的感觉。《平凡的世界》里少安和少平被人取笑,今人也一样嘲笑路遥,劳动不分贵贱,不分职业,作家写作也是生产力,哪有搞笑的成分,如此评价高尚的职业,难道不是有失偏颇吗?

同样,人在笑声中成长起来才能砥砺前行,也能愈发有力,忌人有笑人无是人性缺失。这就是最不该笑的地方,如果该笑,那是自嘲自寻没趣。

曾经无情拒绝刊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著名编辑周昌义,在后来也以一种公平的眼光看待他和《平凡的世界》:

“那些平凡少年的平凡生活和平凡追求,就应该那么质朴,这本来就是路遥和《平凡的世界 》的价值所在!突然发现, 跟当年的感觉不一样啊,不难看啊!”

写作劳动是文化的勤劳者,是后人的模范导师,他不搞笑,像鲁迅先生的孺牛精神一样是值得尊敬的。

在路遥受到公平待遇时他已经不在,一位用作品和生命给人以力量的作家如此辗转于人性,历史和艺术的评价台,几经风雨几经淡然。总之作为当代中国百万字巨著的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读者的我,寓以为路遥先生是值得被赞赏,被我们放在心上,被文学留名,被史迹留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