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对话》现已推出第六期,每期均有大量观众观看互动。有许多上市、拟上市企业高层回应联系大赛组委会,询问有关《IPO对话》及IPO之路大赛具体参赛细节,更有一些优秀青年创业者留言称赞:“IPO对话中邀请的嘉宾,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创业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学到很多管理企业的知识,感谢嘉宾分享他们自身的经历”。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创业者留言说:“他们从这些明星企业创业者身上获得了砥砺前行的勇气,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一些在迷雾中的创业者点赞说,《IPO对话》栏目让他们拨开了云雾,厘清了方向,此栏目简直就是一束光,一束久违的阳光,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

清科优能简介

清科优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能源电力领域的数据服务商,以物联网为手段,通过大数据挖掘以及算法建模分析,基于数据驱动和价值导向,解决不同场景的用户及合作伙伴对于安全用电、可靠用电、经济用电、数字化用电等多种用电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

未来世界,因小而美。商业社会80%都是中小公司,只要经营者积极努力,最终会变成大而强。

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清科优能在能源电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挖掘整个流程上,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正在开辟出自己的一片蓝海。

无数像清科优能一样的创业型公司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创造出令人始料不及的“小奇迹”。它们显得更专业、更迅速、更精确、更细致、更耐心……有着更容易照进现实的梦想。

01

投资人眼光选赛道,刑警侦察力找同伴

清科优能的董事长汪大明在采访时说自己很幸运地进入了能源电力这一行业,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从汪大明先生过往经历来看,他做过刑警、投资人、小企业主……多重身份的叠换,使他拥有非同一般的判断力。他说,从投资人的眼光来看,能源电力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也符合国家的整个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赛道;因为做过10年刑警,他练就了“鹰”一样的眼睛——“识人”,“刑警就是与人打交道,就是判断人并对人物进行画像。”汪大明说,他就是用刑警的判断力敲定了自己的团队成员。

02

切入社会痛点,从供给侧转入消费侧

能源电力行业是一个比较专业和相对封闭的行业,人才和技术会形成天然垄断。汪大明团队在经过深入思考之后,决定将客户定位在电力系统的用户侧,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能源电力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清科优能用团队的专业技术与大数据积累解决用户痛点,相比于发电、输配电环节,终端用户的需求决定了这个市场体量很大,在电力交易、节能降耗、碳减排等政策推动下,未来的能源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清科优能这样专业的服务团队,让客户的用电、用能变得更经济、更安全、更绿色,也更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投入成本高,涉及学科多招人难

清科优能团队目前有50人左右,65%是研发人员,基本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属于复合型团队,专业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数学等。首席科学家为卢强院士,研发团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东北大学等电力传统高校。

清科在人才录用时,会对人才的起点和要求比较高,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他们希望招来的人非常实用,既能为清科创造出价值,也能体现出自身价值。

大部分国内知名高校的学生一毕业就去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或者是一些大型的能源集团。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清科招人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在公司投入这一块,清科团队已经投资了几千万元。

04

技术壁垒形成清科优能护城河

技术是一个行业的门槛,也是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优势也是清科优能创业的底气。

清科的人才团队有近10年服务电网、电科院、科技项目的经验,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在服务售电业务的过程中,也积极地探索能源互联网,并从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库模型、核心算法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具备了能源电力领域的软件开发、平台搭建、数据挖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科的定位是数据服务商,用户不用采购硬件,通过购买服务,即可使用相关产品,并定期享受如线下巡查、运行报告等服务。

在关于“数字化转型”方面,汪大明说,数字化转型涉及到很多行业,其实数字化只是个手段,数字化不是目的,在能源电力这个角度,清科优能对相关的一些高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挖掘数据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个海量数据之间的价值。

一直以来,清科优能都没有停留在沉淀的技术上,而是不断地迭代开发,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很痛苦,但他们痛并快乐着。他们觉得,只有技术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形成企业的护城河,服务才能被用户所认可,他们才会为服务买单。

05

IPO大赛让小企业融入上市公司生态

汪大明认为,IPO之路大赛由国家工信部权威部门主办,体现了科技强国的政策理念,通过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为中小科技型企业赋能,助力国家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大赛对成长中的企业来说,通过有效的曝光为企业争取资源,助推业绩增长。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即使再“牛”的产品和技术,也需要打开知名度,通过这次大赛让更多的投资机构和渠道方来发现你,认识你。

汪大明觉得,大赛是一个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延伸了触角,接触到了很多信息如IPO、为IPO服务的一些机构,了解到政策补贴、科技补贴、孵化补贴等。大赛对准备 IPO 的企业来说,帮助企业打通资本市场的链条,让企业做大做强。IPO之路,顾名思义它是对创新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市场的整体规划的一段路程,它会让小企业主动融入上市公司的生态,直到自己登陆IPO。他希望IPO大赛越办越好,也希望IPO大赛能整合各团队的资源,促进更多合作与发展,让 IPO 大赛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优秀团队展示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