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在春秋初年的时候,就表现得极为强势,先后出现了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叱咤风云的君王。但是可惜的是,郑国最终并没有发展壮大,地盘没有变大,君王也没人入选春秋霸主的行列。说起来,连宋襄公这样的人,都能入选春秋五霸,但是郑国却没有国君入选。而且郑国最终还被韩国给灭掉了。韩国可是在战国时期,也没有过良好的表现,却敢于直接灭掉郑国。郑国的结局,也是实在有些可怜。
那么,郑国为什么会混到这一步呢?
我认为,郑国之所以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没能把自己发展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诸侯争霸)
一、郑国争霸的思想观念不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之所以能够做大,首先就是他们的争霸思想非常明确,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最早被公认的诸侯国的盟主。他们为什么会被诸侯们认可呢?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争霸口号。这个口号就是,他们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礼这种制度的权威,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
这个宣传口号,是一个高逼格的口号。尽管当时很多人都不听周天子的话,不维护周礼,但是大家依然认可这种价值观。尽管后来,孔子认为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所谓维护周礼,维护周天子,是不纯粹的,是表面文章,是“王道”的皮,“霸道”的心。但只要他们这么提,就是一种极高的认识。
郑国早期的争霸恰好相反,它不是维护周礼,而是破坏周礼,不是拥护周天子的统治,而是伤害周天子的统治。比如“周郑交质”的事件。你一个小诸侯,居然敢和周天子叫板,想要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和周天子交换人质,这不是犯上作乱吗?这样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所以,当时几乎没人认同郑国,郑国自然不可能做大了。
(郑庄公)
二、郑国家族文化很糟糕。
郑庄公算是郑国早期最厉害的君王,也正是因为郑庄公的南征北战,甚至和周天子的硬刚,郑国才被称为春秋早期的小霸王。可是这个郑庄公,我们熟悉他,其实是他和他的兄弟共叔段发生矛盾的事情。古代的伦理,是强调兄友弟恭的。兄弟之间惊天动地的互相残杀,对于家族文化的建设,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事实上,郑国的没落,也是从郑庄公死后开始的。郑庄公一死,他的儿子们就开始互相残杀,内乱不已,这正是郑庄公给他们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统治,整个郑国的前三代,不尊重周天子,也使得郑家人,缺乏了敬畏之心,让他们不懂得,应该按规矩办事,应该懂得上下尊卑的道理。没有了敬畏,所以内部才会为了利益互相残杀。这就是悲剧。
三、郑国缺乏国际盟友。
郑国没和别的国家,建立过良好的盟友关系,所以并没有人真心地帮助他们。
当然了,事实上当时的诸侯国们,都不可能有真心的盟友关系,都是一种利益关系。所谓的合纵连横,其实就是一种利益之间的连接与分散。
不过,郑国却很少参与到合纵连横之中去,仗着自己在春秋早期曾经有过那么一阵小辉煌,不思进取,不积极地寻找做大的机会。
历史上有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说明。当初晋国的公子重耳往各国逃遁躲避的时候,到了郑国。可是郑文公却并没有认真接待,反而把他撵走了。这一方面说明郑文公缺乏眼光,另一方面也说明郑文公的故步自封。最终,重耳回到国内,夺取权力,变成晋文公的时候,他就出兵攻打郑国,搞得郑国相当狼狈。
(三家分晋)
四、郑国不重视吸纳人才。
郑国因为处在周天子的边上,是皇亲国戚,所以他们那种贵族的意识极为浓烈,不重视吸纳人才。历史上从来没有郑国招揽人才的记载。
没有人才帮助郑国,郑国就没有视野,只能走向没落。
五、郑国夹在大国之间成了火药桶。
郑国居于中原核心区域,这使得它成为了晋国、楚国、秦国争夺的焦点。
历史上曾发生过弦高巧退秦国军队的故事。当他赶着一群牛去周天子的辖地做生意的时候,发现秦国的军队要来攻打郑国,于是送了12头牛给秦国军队,表示对他们的犒劳。从而使秦国误以为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班师回朝。
但是这样的事情,只能是取巧,也不可能做第二次,改变不了郑国作为火药桶的地位。尤其是在晋楚争霸中,它长期是主战场。
后来,晋国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但是这三个国家,郑国依然惹不起。最终刚到战国初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没有好的理念,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前进的方向,郑国最终成了笑柄。
(参考资料:《史记》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