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复发和转移对于任何癌症患者来说都是可怕的,但对于47岁的杨丽(化名)来说尤其可怕,因为她的母亲就是在经历长达8年的“抗癌战斗”后最后死于转移性乳腺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噩耗降临:确诊晚期乳腺癌

2009年2月初,当时35岁的杨丽因为乳房包块前往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提示考虑为“乳汁瘀积、乳腺良性病变”,在经过长达1个多月的局部理疗后,包块明显缩小。

然而,到了3月中旬时,杨丽却突然出现明显的腹胀,在附近的社区医院对症治疗仍然没有缓解的情况下,杨丽再次来到了大医院。

在医生的指导下,杨丽连忙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超声发现:肝脏多发占位。胸部CT:肺多发结节。肝脏及乳腺穿刺病理示:(左乳)符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Her-2(+++);(肝脏)转移性低分化腺癌,IHC:CA153(+)、MG(+++)、GCDFP-15(-),BCA-225(±)。ER(-)、PR(-)、Her-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始诊断)

“乳腺癌”“肝脏转移”,看着诊断报告上的字眼,杨丽一时间难以接受,整个人瘫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当年对母亲的悉心照顾让她对这种癌症既熟悉又畏惧,母亲抗癌后期的痛苦经历仍然历历在目。

但此时已经容不得杨丽多想,因为她的病情并不仅仅是乳腺癌,还出现了肝转移,快速整理好情绪后,杨丽马上进入到了“抗癌战斗”状态中。很快,医生就给她制定了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凯莱+曲妥珠单抗方案化疗6周期。

经过治疗后,复查提示肿瘤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7月,开始进行第二阶段治疗,这一阶段仍然予以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治疗,予以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曲妥珠单抗方案化疗3周期。

然而,治疗后复查肝脏CT,却发现肝脏目标病灶相较之前进展,考虑肿瘤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还向好发展的局面,似乎一下子又陷入到了绝境,杨丽深感绝望,但本性倔强的她并不甘心,她希望能在抗癌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成为病友们的“灯塔”。此前陪伴母亲抗癌的过程中,她也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加上如今身患癌症,她更是对自己现在的身体情况特别了解。

她知道,抗癌要赢得胜利,不仅要有充足的“抗癌武器”,更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壮”,有足够的底气,这就好比打一场战斗,不仅需要军队武器,更需要后勤补给。但毋庸置疑,此前的化疗方案已经失效,曲妥珠靶向药也出现了耐药。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现在的身体尤其虚弱,疲劳乏力,睡眠差,身体困重,似乎整个人被一块大石压住动弹不得;这样的情况难以让她顺利接受其他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杨丽想到了中医,中医可以通过整体的调理增强体质,让她有足够的身体资本去与癌症抗争。更为重要的是,看到病友群里面和自己同病的病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痛苦并且打破了他们最初的预期最差生存期,甚至有好几个病友已经活过10年,至今仍好好的,杨丽顿时看到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肿瘤复发,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

2009年10月,来诊时可见杨丽疲劳乏力明显,时有腰膝酸重,气短少气,偶尔还有心悸胸闷,食欲差、口苦,眠浅易醒,便软质黏。血常规检查:WBC(白细胞)2.1×10^9/L、HGB(血红蛋白)80 g/L、RBC(红细胞)3.2×10^12/L。结合杨丽目前出现的症状及近期的所有检查报告,针对性地给杨丽制定了一个治疗方案:放射治疗,同时联合中医药治疗。

考虑到肝脏病灶进展,故进行肝脏转移病灶伽马刀放射治疗,并且为了避免或减轻放疗可能带来的如厌食、发热、疲劳乏力、外周血象下降、口干、放射线肺损伤等副作用,在放疗前先予以中药治疗,改善此前出现的身体不适,增强体质,预防放疗副作用。

拟方:生黄芪、党参、麸炒白术、桂枝、甘松、酸枣仁、丹参、云苓、枸杞子、熟地黄、阿胶、鹿角胶、陈皮、连翘、龟甲胶。门诊调剂,300mL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注:请勿自行抓药,病情不同,剂量与基础方也因病而异,因人而异。)

2009年12月复诊时,患者精神、体力等恢复正常,仅有轻微疲倦,时有紧张焦虑心烦,烘热汗出,睡眠欠安,偶有乳房刺痛。复查血常规检查:WBC(白细胞)4.5×10^9/L、HGB(血红蛋白)112 g/L、RBC(红细胞)4.3×10^12/L。白细胞等免疫指标明显比此前提升。而且放疗过程中并无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射+中医治疗后)

更改处方,以维持巩固治疗,处方:柴胡、白术、茯苓、栀子、豆豉、郁金、没药、川楝子、黄芪、墨旱莲、丹参、五味子、山芋肉、山慈菇、皂角刺、麦冬、桔梗、白花蛇舌草。门诊调剂,300 mL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注:请勿自行抓药,病情不同,剂量与基础方也因病而异,因人而异。)

期间更换靶向药方案治疗,同时联合中医药治疗。并在化疗结束后继续予中药防复发治疗。随访至今,患者每3个月定期复诊,调整方剂,在上方基础上进行加减,适时调换虫类及有不良反应的药物,防止毒性积累及耐药,患者诸症明显好转,随访至2021年7月时,复查转移病灶稳定,生命质量较高,获得了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杨丽已经47岁,从35岁时发现乳腺癌到至今,抗癌之路已走过12年,在发病时由于她处于产后3个月,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由于女性处于妊娠哺乳期时,乳腺体积增大,腺体致密,增大了诊断的难度,会推迟发现乳房肿物的时间,因此诊断时较一般乳腺癌分期更晚,恶性程度更高,预后差,2年生存率仅87%。

在此前美国ASCO年会上,一项将帕妥珠单抗加入到化疗+曲妥珠单抗治疗转移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中,未加入帕妥珠单抗的OS(总生存)为41个月,加入帕妥珠单抗的OS(总生存)为56个月。晚期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即便经过一线首选治疗方案治疗后,其总生存期仍不足5年,该患者确诊时即已肝转移,属于晚期乳腺癌,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初期所做的化疗、靶向治疗也没有获得较大的疗效,但联合中药辅助维持治疗后仍获得了12年的无进展生存期,中医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事实上,在癌症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显然可以让患者的生存希望更大一些,患者处于西医治疗的不同时期,中医治疗的重点也不同。如围手术期,放化疗期,应减毒增效,急则治标,缓解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术后中药治疗可以促进机体康复,术后皮瓣坏死创面愈合及改善上肢水肿等;化疗期间中药治疗则可缓解骨髓抑制,预防手足综合征,减轻胃肠道反应,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等;放疗期间联合中药可防治放射性肺炎,预防及减轻毒性;内分泌药联合中药治疗,可消减患者潮热盗汗等类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相关骨质疏松,保护肝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