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表面意义

在《典籍里的中国》最新一期节目当中,撒贝宁就跨越时空拜访了古代先贤老子,然后询问了不少问题,通过先贤们的解答,让观众明悟了很多道理。其中有一点是笔者比较在意的,那就是书籍的意义。我们先来说说书籍的表面意义吧。

⑴读书能提升自我。为什么我们从懂事开始,就要接受义务教育呢?那就在于义务教育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技能、人生阅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懂得很多道理,以及学到了很多技能。

以周星驰为例子,他为什么能够成为非常优秀的演员和大导演呢?那就是他从懂事开始就一直在读书,通过读书以及现实中的实践,然后领悟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演艺之路。因此读书真的很有用!

⑵学无止境。另外读书还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实在的道理,那就是知识永远没有界限,我们学得越多,就越会产生一种“我很无知”的观念。毕竟我们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球,圆球的边缘就是许多未知的知识,而我们学习的知识越多,那么接触到的未知的知识面就会越广泛。

正如《典籍里的中国》太史说的话一样:“只有读不完的书,哪有不会走的人。”因此读书也可以不断鞭策我们,让我们收起沾沾自喜的骄傲,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多么的浩瀚!

书籍的深层次意义

但是上面说的都是书籍表面存在的一些意义,那么深层次的意义又有哪些呢?我们也来详细说说和分析吧。

⑴书籍,蕴藏着古人的智慧。现在的我们是如何去了解古人想法的呢?那肯定就是通过书籍了。每一年的考古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古人的书籍,有时候一本古人的书籍都远远要比一箱金银珠宝还要贵重。因为书籍蕴藏着古人的智慧,能够让我们明白古人是如何处理各种难题的,甚至是在生产力不强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去治理天灾人祸的。

在节目当中,太史会推荐老子担任守藏史(图书馆管理员)的原因,就在于老子热爱学习和读书,所以老子也会好好保管这些古人的书籍,把古人的智慧流传下去的。

在老子答应了接任这份工作后,太史还表述道:“这满室的典籍,如能善用其中智慧,定能如日月般散发光辉。”

太史的表述也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古时候有文化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贵族不是忙于权力斗争,就是醉生梦死,而更多底层百姓则是没有接受教育,因此一旦遇到了各种天灾人祸,那多数人都只能去翻古人的书籍了,从古人的书籍里面找到应对的办法。

⑵书籍,同样是延续文明的灯火。而书籍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延续文明。像古代四大文明里面,为何只有我们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下来呢?答案就在于一卷又一卷的书籍。

尽管统治中华大地的势力和朝代在不断变更,但是这些书籍只要能够不断流传下来,那么中华文明就能够不断延续。像满清统治了中华大地接近三百载,可我们仍然还记得自己是汉人的身份,这就是书籍的功劳。

太史也是希望老子能够守护这些典籍,能够让中华文明的传续,守住一盏灯火。在这里也举一个例子吧,那就是当年“七七事变”之后,多数学校都内迁到没有沦陷的西南地区。而搬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堆书籍了,多数教员都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搬运书籍。

当然了,在小学课本里面也记载了一则故事,那就是抗战时期有一个小学成立了,教员去搬运书籍,途中遭遇敌人的攻击,但仍然是负伤把书籍带来了,为的就是让所有孩子都有书可以读!

⑶有了书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那么有了书籍又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智慧,并且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秦始皇为何是千古一帝,但仍然会挨骂的原因吧,那就是他做了“焚书坑儒”的事情,烧毁了很多书籍。尽管这些书籍在秦始皇看来是歪门邪道,是可能破坏他统治的东西,但是对于后人而言,这些书籍也是蕴藏着无数古人智慧的。所以烧毁书籍这种事,才是秦始皇这些年被骂的主要原因吧。

当然了,我们也还是可以结合一下如今的科幻文学,来畅想一下书籍的作用吧!

在很多科幻文学里面,都是描述了末日的来临。但是科幻文学的作者虽然描述了末日,但都是把自己的怜悯之心给表达出来了,那就是即便是末日来临,仍然会有一小撮的幸运儿(主角或者主角团队的人)可以活下来,像《釜山行》的孕妇和小女孩,再比如说《雪国列车》的两个孩子,都是幸运儿。

但是这些幸运儿是很难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给后人的,那么后人也是很容易遗忘掉自己的身份。这该怎么办呢?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留下书籍。

只要未来的后人都有文化,能识字,那么就看得懂这些书籍,就可以通过这些书籍来延续文明,继续传播知识!

总的来说,现在大家认识到书籍有多重要了吧!在此,也是希望大家在空闲的时候多读书,努力进步吧!对此,你们有何看法或者感想呢?欢迎留言,一起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