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最常见的肿瘤并发症之一,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使患者正在用阿片类药物,疼痛仍普遍发生。

疼痛会使人乏力、疲劳、虚弱、失眠、食欲下降,长期疼痛会引起焦虑、抑郁等,导致患者整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加速肿瘤的发展。许多肺癌患者最后放弃治疗,不是因为疾病进展,而是因为癌痛的折磨、身体素质下降,非常遗憾地中止了治疗,最终任肿瘤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找到积极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的癌痛疗法,是缓解这部分患者疼痛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中,就提出了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应用恰当的止痛治疗手段,及早、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和有关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还提到了中医药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抗癌治疗,有可能减轻或解除癌症疼痛。

那么中医是否能够治疗癌痛呢?

病例分享

王先生,男,61岁,2017年1月25日初诊,患者2019年12月因咳嗽、腰痛于当地医院行胸腰椎核磁检查,结果显示:颈、胸椎体占位可能。胸椎、腰椎、骶椎多发转移。肺部CT示:右肺下叶中央型肺癌可能性大,右肺门、纵隔、右心膈角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转移可能,右肺下叶结节,转移可能。支气管纤维镜穿刺病理示:纵隔淋巴结转移性小细胞肺癌。

根据王先生的症状,专家决定对于采用化疗+靶向药物治疗。但由于王先生突发腰痛,且伴有咳嗽、气短等症状,考虑到王先生身体较为虚弱,此时倘若服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其它副作用,因此专家决定采用中医镇痛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医专家辨证,王先生腰痛明显,咳嗽有痰,痰白黏,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大便干,纳少,眠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细,辨证为脾虚痰滞,气血不足,宜健脾化痰,补气养血,在服用“镇痛培本方”三天后,疼痛感有所缓解,一周之后便开始进行化疗。

2020年2月二诊时,王先生自述化疗后疼痛感有所增强,仍感腰痛,但咳嗽气短好转,乏力减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由于考虑到王先生处于化疗阶段,故换生黄芪为炙黄芪加强健脾扶正之力,去寒凉之玄参、生地加木香、砂仁理气健脾燥湿。前方将生黄芪换为炙黄芪,去玄参、生地加木香10g,砂仁6g,继予14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3月三诊,患者已化疗2周期,轻微咳嗽,腰痛明显好转,诉每日自行行走5000步,不觉气短乏力,纳渴,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用前方性燥之砂仁换为性平淡渗之茯苓,以达到健脾渗湿巩固疗效,21剂后患者坚持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病情平稳。至21年3月,王先生肿瘤控制情况良好,身体情况也基本正常,生活质量提高。

如今中医辅助治疗已经应用于肿瘤各阶段的治疗中,尤其是对于癌痛的缓解。现代医学常用了镇痛药物,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嗜睡、以及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从而加剧了癌症的发展,给治疗带来负面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通过对癌症患者的早期调理,协调阴阳气血、平衡经络脏腑,增强患者的体质,从而达到防治、或者减轻术后癌痛。而对于轻中度的癌痛来说,中医药便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对于重度癌痛,以及爆发性癌痛来说,中医药治疗联合三阶梯疗法,不仅可以增强止痛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得到有效治疗,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症状,心理压力,并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从而改善预后,延长生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疼痛的程度、部位、分期、加上体质不同,因此中药镇痛也要根据患者的多个因素进行考虑,针对癌痛部位辨证分析五脏所主,再将该部位的疼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辨别病邪偏盛,选择合适药方,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