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试水到全国铺开,人工关节国家集采靴子落定。
9月14日,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于天津开标,拟中选结果出炉。48家企业参与,44家中选,中选率92%。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降价依然是核心的要素,但与首批高值耗材集采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相比,人工关节产品中标价要比市场预期好一些。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相关领导表示,本次采购报价基本合理、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将在明年3月份落地实施。
资本市场的反映也跟上次冠脉支架集采截然相反,中标结果公布后,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微创医疗、威高骨科等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股价都出现不小的增幅。
风向变了
本次人工关节集采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报价方面,超低价和超高价都非常少,大多数企业都不约而同报出了6000~8000元的价格。拟中选的人工关节产品则从3万均价降至1万元以内,平均降价82%。相较2020年底的首批冠脉支架集采,则是直接从万元时代进入百元时代,半数以上企业直接降价90%以上。所以,此次人工关节集采普遍被认为相对冠脉支架集采更温和一些。
在规则设置方面,与此前冠脉支架集采规则也大有不同,冠脉支架全国集采时只竞价、简分组。但本次人工关节集采规则中,先依据产品类别分为四大产品组,然后再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产品材质3个条件,形成A、B两组。进入A组需要满足全部医院意向采购量在前85%;具备联盟全地市采购需求;具备高交联聚乙烯或高交联聚乙烯(含抗氧化剂)材质三大条件。A组中大部分是进口品牌,B组则主要是国产品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A组用量更大。A组、B组的设置是对用量大企业的保护,防止部分企业低价冲标。”
从拟中选结果来看,A组淘汰率相对较低,陶瓷-陶瓷类髋关节产品系统为8进7,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系统为10进8、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为9进8;膝关节产品系统为10进8。48家企业参与了本次集采,44家企业中选,淘汰率仅有8%。有证券分析师表示:“淘汰率低,所以人工关节集采没有出现厂家为了中标大幅降价,参与企业报价较为理性。”
总体上看,这次人工关节国家带量采购没有绝对的赢家输家,市场格局生变,但不至于巨变。
未来或将更多样
集采是把价格降下来了,但如何通盘调整资源流动,使得所有参与者都能基于新的规则体系做好定位,从而持续保证服务质量,是个体系工程。这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既取得了一些预期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
2019年7月,国务院公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自此国家层面的高值医用耗材控费正式拉开大幕。2020年11月,冠脉支架首先完成了国家带量采购,而人工晶体以及包括脊柱、创伤、关节在内的几类骨科耗材也开始在多个地区试点集采。
耗材集采旨在压缩流通环节,挤出耗材价格中的不合理水分。通过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耗材可以直接进入医院,这样也能减少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带金销售”的可能。依此来看,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器械行业走出目前普遍“重销售轻研发”的现状,有助于推动医械产业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骨科耗材的几次地方试点结果也可以看到,集采在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新增销售量亦有效弥补销售单价下降带来的影响。
像春立医疗披露的2020年经营数据显示,中标安徽、江苏、福建、浙江等地的关节集采后,该公司中标产品销售大多明显放量,销量的上升幅度高于单价的下降幅度。威高骨科也表示,公司集采中标产品能顺利实现“以量换价”。在2019年中标安徽省、江苏省的关节产品集采后,月均销量有较大提升,远高于产品单价下降幅度。
“以量换价”看似一切皆在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也有一些新的问题、现象出现,诸如“一台手术破4个球囊”、“手术缺支架”等问题开始引发业内关注。针对“集采支架是否短缺?”,国家联采办还特别回应,强调供应充足(有钱没支架?集采心脏支架型号不全?官方回应:以偏概全)。
从市场反馈来看,大部分业内人士仍觉得国家集采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调整的阶段,甚至也有不少人对集采持完全否定态度。根据众成此前做的关于“对国家集采心脏支架的看法”的调研,结果显示,42%的人都认为国家集采支架应该在数量配置、入选种类、入选价格等方面可适当调整。
总体来看,在生产、配送、使用等多个层面,还需要从多方利益均衡的角度来考量。伴随集采的逐步扩大实施,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样、完善的集采形式出现。
除了降价,企业还能做什么?
国家医疗保障局日前在对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374号(医疗体育类50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就明确,下一步将深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并逐步扩大采购范围。
集采会常态化,基于集采的竞争未来也会常态化。对此,医械企业又当如何应对?
首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资源分配。面对进入集采的产品品类业务,要提高效率,保证利润率。同时,丰富产品线,拓展产业链,以多品类产品提升抗集采风险的能力;扩大创新产品管线,主推差异化和创新型产品,通过差异化的竞争规避同质化产品的集采风险。
其次,企业可利用好集采获得的销售网络。为公司其他领域的后续产品赋能,帮助后续新产品管线快速放量、入院,抢占市场份额。
最后,通过国际化发展,“走出去”开拓更广阔市场空间。在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亿、死亡人数超过460万的疫情冲击下,各国公共卫生设施短板暴露无遗,全球正迎来新一轮医疗新基建浪潮。美国此前已宣布2万亿美元以基建为核心的刺激计划,欧盟将投入近百亿欧元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也提出相关规划,可见全球市场将显著扩容。
全球化发展是国内医械企业整体发展趋势,耗材集采再次凸显其重要性。但很多国内企业并没有国外市场的积累,和国际主流产品竞争仍有压力。如何实现更有智慧、有章法地“走出去”,做到“格局大,风险小”成为重中之重。对此,上海国际进口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携手广州众成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了“全球数据库”产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