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佛教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派之一,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甚至认为如果没有禅宗,就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文化。在禅宗的历代传承中,第六祖慧能法师的名气不输于初祖――菩提达摩尊者,而作用上则似乎比达摩祖师更胜一筹。因为禅宗是在慧能法师这儿“一花开五叶”的(当然,藏传佛教似乎也是据此指责中土佛教断了传承,至于孰是孰非,各人自有见解,不必多谈),并且是慧能法师真正完成了禅学理论体系的建设。这一点,对禅宗的发扬光大居功至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慧能法师的事迹,至少在中国可以称得上老少皆知耳熟能详,比如他的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比如他的直指心地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这些都已被人们津津乐道了一千多年。但是在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仅凭这些传奇是不能够支撑起一个影响如此之大的思想体系的,禅学不只是玄之又玄的“参话头”、“机锋”,不是“野狐禅”,甚至不是铃木大拙所认为的破除概念、斩断意识流动。它是门心法,也是门学问。《六祖坛经》就是本注疏《楞伽》《金刚》,阐述圆满顿悟秘密的学问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祖坛经》全书共分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主体是六祖传法开示,部分是慧能法师的一些事迹。与大众的一般性认为不同的是,慧能法师并没有怎么谈空说无,也不倡导禅坐静修,他甚至反对“心著于空”、沉溺于静的行为,因为这些已然“著相”。他在阐述“自性五分法身香”之“解脱知见香”时说:“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六祖坛经》中有一整套概念解释,涉及到传统佛学的各个重要方面,比如皈依三宝,六祖解释为“无相皈依自性三宝”;又比如“三身佛”,六祖解释为“一体三身自性佛”。这些解释的真髓是以“自性清净,心生万法,”无二之性,不染尘劳为出发点,建立整个顿悟理论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慧能法师的手段还不仅仅是作佛学学问那么简单,后世的“参话头”、“棒喝”都已在他这初现端倪。而在《六祖坛经》之“付嘱品”中,慧能法师更是密传了开坛讲法时的语言技巧,和面对刁难责问时的应对方案,即“处境无情五对”、“法相语言十二对”、“自性起用十九对”、“来去相因”等。据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身为祖师,能力上所必备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绝不是抱着“空”“无”就能混饭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祖思想的两个核心,一个是“自性”,一个是“自心”。粗读《六祖坛经》会有一种自性为体、自心为用,自性是重中之重的感觉,套用西方哲学的认识方法,自性似乎可以定义为形而上的“本体”,而自心则是本体的“认识论”或“方法论”。比如六祖在“疑问品”中提出“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身心在。”在“忏悔品”中说道“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在“坐禅品”中指出“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等等。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肯定,慧能法师对这两个概念是进行了划分和厘清的。但在《六祖坛经》中,我们却似乎又能找到这两个概念被混淆的地方,比如在“忏悔品”中宣讲的“四宏誓愿”(即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既然自性清静、本是真佛,何来“法门无尽”?何来“成无上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这里用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东方佛学,似乎是有点不合适的。禅语有云,“不二法门”,既然不二,也就不会去过于拆分。并且我也必须承认,我的认知水平很有限,有些东西,不是读个两遍就能了然的。之所以还要提出疑问,一是因为思考习惯,二是因为想把六祖的思想了解的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