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也逐年增高。应急管理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有了明确规定,此前各小区普遍存在的入户充电、楼道充电、飞线充电等都被禁止,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成为充电的最优先选择。
在小区指定区域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既方便居民给车子充电,也有利于电动自行车的集中管理,能有效避免各种违规充电方式可能导致的消防安全隐患。近年来,多地小区物业单位都开始加快充电棚建设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为居民安全充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近日,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有消息称,今年全市累计完成430个既有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任务,约占全年计划建设数量的86%,上海正加速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全覆盖。
9月20日凌晨,北京通州一小区因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引发火灾,造成五人死亡。此次火灾事故教训惨痛,现场触目惊心。事件发生后,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物业公司立即组织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检查。
加快布局充电桩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补齐短板,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不少街道和社区已经加快充电桩的建设,疏堵结合,从源头端减少风险。有了充足的充电设备,配以严格的检查抽查,绝大多数电动车用户都能做到在规定区域停放和充电。小区充电桩,真正发挥了安全桩的作用。
专家建议充电设施建设应作为民生工程来抓
今年年初至今,因电动自行车进楼及在楼内充电引发的消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动自行车仍将在市民日常出行方式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如何疏堵结合,切实杜绝电动车室内充电问题,多位专家提出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于显洋建议将电动车充电设备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一些居住密集区及老旧小区客观上并不具备加装充电设施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应在小区周边合理距离内增设公共充电设施,同时宣传引导市民前往充电,从而满足市民需求。”
在充电设备设施的建设方面,北京市政协委员朱良也持同样观点。朱良建议,应把充电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从城市规划、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统筹考虑,不应由小区物业公司独自承担建设成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