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
信:约信,约定。
义:合适的、适宜的状态。
复:践行。
恭:致敬。
礼:节文、规矩、礼节。
因:因循、依附、依从。
宗:以之为宗、以之为主。
有子说:跟别人的约定要合乎事情实际,不要夸大海口,这样约定才最有可能践行;与人相处虽然要心怀敬意,但也要遵循规矩礼节,不可谄媚,这样就不至于丢人现眼、被人侮辱;那些跟亲近之人生活,而不是成天三五成群、狐朋狗友的人,也是可以信得过,遇事能以其为主的。
每个人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免不了涉及到人情交际。在人情交际的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凡事量力而为。
比如跟人有所约定,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应当在社会规则约束的范围之内,不能什么都应承。要是什么都答应,做好了是理所应当,做不好也难免丢面子,甚至招来祸事。
我的朋友替人做贷款的担保人,明明自己并不具备担保的经济实力,结果借款人拿了钱便跑路了。他自己本身还不上钱,于是打起了网贷的主意。最终拆东墙补西墙,越补越漏,原本三五万的事情,生生磨掉了二十几万,事情仍然没能解决。
如果开始的时候就把可能的结果给想明白,又哪里要遭这份罪呢?
再说与人交往不需谄媚这事儿,尊重长辈、尊重领导是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的需要,如果这种“尊重”超出了谄媚的界限,嬉皮笑脸,巧言令色,在旁人看来指定是不好看的。而就对方当事人而言,对于满脸写着谄媚的人,恐怕心里也不会看得太重。
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父母亲友在一块儿生活、活动的人,相比那种下了班就往酒吧、KTV、烧烤摊跑,各路江湖朋友都认识,身边的人总是形形色色。只考虑这一点哪种人会更靠谱一些呢?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对于后者,难免过于“自由放浪”了一些。
朋友多当然是好事,但总是换来换去的朋友,有几位是真正的“朋友”呢?还是跟老实靠谱些的人多相处吧,至少他们不会今天你好我好大家好,明天酒醒了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吧。
总而言之,实事求是、内心有待人接物的准则、明确生命中哪些是重要的人,想来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即便偶尔有些小问题,别人信得过,帮忙的时候心里也踏实些。
/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