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兵法·武韬·发启第十三》曰:“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

大智慧,外表看起来不像智慧的样子;最大的谋略,看起来不像谋略;最大的勇敢,让人觉得一点不勇敢;最大的利益,看起来不像利益。你对天下人有利,天下人就都欢迎你;你对天下人有害,天下人就都反对你。整个天下不是一个人独自拥有,而是天下人共同拥有的天下。你要是得到了整个天下,那就像打猎捉野兽一样,你捕捉到了野兽,人人都想分得一块肉,又像一起乘船似的,乘船渡河过去了,大家都得利,渡不过去了,大家都受害。

姜子牙这是要说明什么呢?为什么大智慧的外表看起来不像智慧呢?因为大智慧,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天下!为什么大智慧要选择为了整个天下?因为假设你的大智慧想要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利益,那么就等于你违犯了全天下除你之外的所有人的利益,因为整个天下就像打完猎以后在分肉,你想多分,其他所有人就要少分,你就冒犯了其他所有人的利益,因此你就会遭到反对。

相反,你的大智慧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天下,正好因为你对天下人都有利,所以整个天下都想欢迎你。

为什么呢?因为绝大部分人的思考总是停留在自觉性的反应,没有深度思维,所以总觉得所谓的聪明就是给自己争取利益,维护自己的私利,这样普通大众才会感到是聪明的,然而这样做恰恰是不能做大事的,是不能成大功的,如上所述,这样做违犯了天下人的利益,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其实,你如果留意到了人的社会性,知道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不是单个人自己活在世界上,而是活在一个利益共同体的社会,你就知道维护私利,为自己争取利益,是很不聪明的,是一点都不智慧的,而这恰恰是普通人悟不透的,于是形成了“大智若愚”的社会心理情结,其实是社会意识存在普遍的误区。

姜子牙兵法》又名“《六韬·三略》”,下面是该书网购链接,下单点进去:

《姜子牙兵法》形成于周朝建朝初期,其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孙子兵法》等深受其影响,《老子》和《孙子兵法》很多思想渊源来自于《姜子牙兵法》,如《老子》中的“大智若愚”和《姜子牙兵法》中的“大智不智”、“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很相似,《孙子兵法》中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和《姜子牙兵法》中的“将有五材”仅差一个字,把“忠”改成“严”字,其余四字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