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场已经燃烧了一个多世纪的大火,火焰每时每刻都在释放着大量有毒气体。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副人间炼狱景象。
房屋随时都会塌陷,地下更有熊熊烈火蠢蠢欲动,随手扔一张白纸,顷刻间化为灰烬。在这里,妇女和儿童都是生产力工具,工作一整天也就勉强换来一顿饱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即便如此,至今仍有数十万人,宁愿以生命为代价,也不愿离开。因为一旦离开,他们可能无法活到明天。
他们,已经在这里生存了几代人,未来,还将会有几代人这么生存下去。就在此刻,大火仍在向外蔓延。

本期「不可思议之旅」,咱们来到印度火焰山~贾里亚煤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位于印度东部的贾里亚煤田,它是印度最大的煤矿产区,独自供应全国40%的煤炭需求。

100多年前,一次意外点燃了一场熊熊大火,这一烧就是10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大火能燃烧至今,有专家分析,贾里亚煤田的煤炭多为炼焦煤,具有高度易燃性,温度达到临界值后就会自燃。

很多国家都有矿区煤炭燃烧问题,有的国家会想方设法扑灭大火,但难度系数相当高;

也有的国家,比如印度,大火烧到她这个程度,人力已经很难起到作用,索性直接躺平,任其燃烧。

当然,在煤炭自燃的同时,印度加快了挖煤速度,你烧你的,我挖我的,能抢多少抢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贾里亚煤田,你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工人们在弥漫着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矿坑里,与火共舞。

印度每年开采4亿吨煤炭,贾里亚煤田是印度经济的重要支柱。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私营煤炭公司逐渐被国有化。而巴拉特焦煤有限公司(BCCL)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它管理着75000多名矿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横交错的矿井隧道,遍布附近村庄的地下,地表的土著村民,随时面临着家园毁于一旦的危险。

这些房屋在半夜突然倒塌,数十人顷刻间被活埋。更可怕的是,深藏地下的煤火,火势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纸的燃点在180摄氏度左右,地上这张纸正在逐渐碳化,可以想象此时地表的温度有多高。

在贾里亚煤田边上的巴卡村,村庄的街道上,这些断壁残垣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雾和灰尘,开裂的地面,不停地向外喷发着含硫气体,一股股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村头有一户人家正在做早饭,露天的房屋,墙壁上的巨大裂缝,这就是她们八口人的家。

记者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妇人坦言,因为穷,如果去了其他地方,她们很难生存下去,而在这里,煤炭可以让他们勉强维持生计。

在贾里亚煤田,妇女和孩子都是生产力,头顶一筐煤,脚踩热土地。一辆卡车卸下一堆煤渣,等候已久的村民们蜂拥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满脸漆黑的女孩名叫达丽,她每天都要在这捡煤块,一年到头休息不了几天。

据她所说,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没有上过学,她们也知道这份工作很危险,但她们别无选择。

由于不舍得花钱买鞋,锋利的石头,滚烫的煤块,随时都可能伤到她的脚。

捡到足够多的煤块后,达丽会将它们堆放在一起,使其不完全燃烧,这个过程被称为焦化,焦化后的成品煤就可以直接出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一大早,初升的红日,在烟雾笼罩中若隐若现。

达丽和她的朋友们,将昨天处理好的成品煤装入袋中,用头顶着带到附近的贾里亚小镇上,挨家挨户地售卖。

达丽一天的劳动成果卖不了10块钱,这点钱还不够达丽一家人吃一顿饱饭的,但这是达丽和家人们免于挨饿的唯一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几年前,这片荒地还是一片森林,有农场有耕地,但随着贾里亚煤矿的扩张,庄稼被毁了,农民无奈成为了矿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孩名叫戴文,只有八岁,他的父亲是附近矿井里的一名矿工。

乍一看你可能以为,这个小男孩在玩石头。而实际上,他正在往家里搬这两个大块煤炭,每一块都有数十斤重,显然,一个8岁的孩子,搬运这东西相当吃力。

附近目之所及没有任何房屋,按照他这个搬运速度,很可能需要一整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贾里亚煤田,男人们主要负责在矿井里挖矿,女人则是把挖好的煤块送出矿井。

开采出来的煤块会被装进麻袋,一麻袋大概100公斤重,把麻袋捆在自行车上,送到几公里外的小镇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私人矿区,矿井里没有足够的灯光,煤炭是黑的,挖煤的人也是黑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昏暗。

私人矿工没钱买先进的设备,更没有安全防护措施,连挖矿的工具,也就只有镐头和铲子。

这个中年男子就是戴文的父亲,他双手布满老茧,穿着人字拖,一只脚的脚趾已经严重变形。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官方的矿区工作?他无奈地说,因为那里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他别无选择。

贾里亚的煤矿是巨额财富,但当地的土著居民却在贫穷怪圈中,周而复始的循环,一代又一代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格医生做过研究,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当地居民患有气管炎、哮喘、矽肺,等肺部疾病的比例相当高,是其他地区的好几倍。

穿过一条臭水沟,辛格医生走到一处危房停下脚步。

帕蒂是辛格医生的一位患者,据她所说,她的家人一生都在矿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前,她的丈夫和大女儿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今,她自己也患病了,她的小女儿最近也在无缘无故的流鼻血。但一贫如洗的母女俩,没钱治疗。

辛格医生认为,贾里亚煤田的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减轻这里的环境污染,是解决当地村民健康问题的关键。

不过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避免生病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得尽快离开这片危险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巴拉特焦煤有限公司(BCCL),曾试图扑灭煤田的大火,但如今煤火已经快燃烧到村子了。

显然,这家公司另有图谋,在村民撤离后,他们的村庄将成为新的露天煤矿,这又是一笔新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村庄正处在毁灭的边缘,这张泥做的长凳,被地下煤火烘烤得烫手。

由于煤火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村民们会得到搬迁补偿款,每户大概2000卢比,然而,这点钱对于安置一个新家来说,杯水车薪。

村民米特,希望政府和煤炭公司能够尽快解决煤火问题,他写了很多投诉信,但都石沉大海,得到的唯一回应是,警告他们赶紧离开。

早在1979年,米特就多次给政府写信,提醒当局要小心地下煤火,但一直没得到回应。

当地政府,计划将50万因煤火而失去家园的村民,安置到贾里亚煤田10公里外的郊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是规划好的安置所,没有看到施工人员作业,就像是一座座烂尾楼。大概有3000套公寓,房屋面积很小,很难容纳一家人。

不过,一旦村庄被毁,50万人就要被塞进来,显然房间数量还远远不够。

实际上,当地人也都不愿意搬来这里。

一是,补偿款给得太少,安置新家需要自己出很大一笔额外的费用,而且这里的生活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二是,远离了煤矿,他们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但他们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村民安置工作进展极度缓慢,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煤火不会熄灭,煤炭开采也不会停下脚步。

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来到巴拉特焦煤有限公司的总部。

搬迁项目的负责人说,他们已经在尽力控制村庄燃起的大火,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也很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安置房屋面积过小的问题,他解释说,这是当局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公司无权干涉。

至于公司给每家发放的2000卢比补偿款,也是遵守印度的相关政策来实施的。他们也无法对村民,给出超越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望去,这是一个大型露天煤矿,曾经这里是一个有着上千人口的村庄,如今还有部分村庄的遗迹残留。

穆罕穆德是这里的村民,2年前,突如其来的大火摧毁了村庄,他和他的家人侥幸存活,而他的弟弟一家七口葬身火海。

事故发生后的两周内,超过500所房屋、学校和寺庙,都被废弃了,村民无奈搬离到其他地方。

后来,这片土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矿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里亚煤田的大火还将继续燃烧,发生在那里的故事,也会继续演绎下去。

至于,当地人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

本期「不可思议之旅」就到这里,咱们下期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