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相信大事发生前会有征兆的,特别是不祥之兆,往往应验,比如出征前风断旗杆,预示着主将遇难。《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有这样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孙坚受袁术煽动,加上欲报之前刘表拦路抢其传国玉玺之仇,执意发兵攻打刘表。
第七回说,孙坚出兵,先是一路顺利,直杀到襄阳城下,将刘表围在城中,并发起攻城,可这时,异象出现——
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杆吹折。 韩当曰:“此非吉兆,可暂班师。”坚曰:“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遂不听韩当之言,攻城愈急。 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孙坚是固执的,不听韩当之言,任意妄为,“不会诸将,只引三十余骑赶来”,结果中了敌方埋伏,死于沙场——
坚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
正当盛年的孙坚死于轻敌冒进固然可惜,但客观上也成就了其子孙策、孙权少当大任,英雄出世。这是后话不提。
《水浒传》中,晁盖因听戴宗传言,说曾家五虎叫市井小儿传唱“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便大怒发作,执意亲征曾头市。
第五十九回说,晁盖点起二十个头领、亲率三军,在金沙滩誓师欲征,不想天现异象——
“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
在曾头市,梁山军队频遇不测,甚至发生奸细送假情报之事。晁盖不听林冲劝说,率孤军深夜冒进,不幸中了埋伏——
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之后,晁盖不治而亡,梁山老大就这样死于非命。
与孙坚之死引出孙策、孙权兴盛东吴一样,晁盖之死等于清除了宋江执掌梁山的障碍……这是后话,也不细说。
看小说对孙坚、晁盖之死的描写,从大处说,二人皆因轻举冒进、不听人言、以身犯险;从小处说,风断帅旗、身中埋伏、死于乱箭也是情节相同之处。
中国古典小说,多有这样的内容类似之处,个人认为,这可能与不少故事先在民间流传,民众对故事精彩处的趋同追求有一定关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