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水和谐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江苏省江河流域海绵技术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保护原水生态敏感区和水文特性,建设雨水湿地、生态护岸等具有雨水调蓄、净化功能的海绵设施,以缓解城市水生态环境。

“海绵”特色小游园位于绕城公路北侧:位于雨花台区凤信路和华为路交叉口,绕城公路北侧辅道处有一处“暗藏玄机”。在公园里面,绿树成荫的山坡下有一条旱溪,长300米。据悉,这里原来是一条臭水沟,利用环境整治的契机,对水沟进行了整平,岸坡修整,让雨水顺利地向下流过,形成一条旱溪,雨季就是一条干渠。

园内几乎没有硬质铺装,大面积的绿地形成了天然的“海绵体”,透水混凝土铺设了健身步道,路面下面铺了碎石,埋了软管,下雨时,雨水从软管中汇入旱溪,整个公园都体现了海绵理念。

宁双路和科才路离此公园不远处还贯彻着海绵建设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避免在雨天行人一脚踩水的现象。有消息称,华为路至文竹段将继续推进绿地游园建设,同样将建成有“海绵”特色的游园,不仅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还将为雨花公园建设注入“绿色”动力。

发布的《南京市建筑区海绵城市技术应用导则》,适用于全市新建、改建的建筑区海绵城市工程的设计、建设、竣工验收以及维护管理,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

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结合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等指标控制要求,科学规划地面汇水与垂直关系,将旧建筑区改造与城市更新、环境整治等项目相结合,合理布局,优化设计,提升“海绵”功能。

在解决雨水问题的同时,从钢筋水泥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海绵城市建设使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市建委将继续探索新技术,制定新标准,完善建设要求,打造一个适宜居住的宜居新城。

园区引入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除了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典型海绵设施,将初期雨水净化、雨水蓄存、生态净化补水等功能发挥作用,此外,还要精心打造景观生态廊道、海绵生态湿地、城市雨水滞蓄净化、智慧水务平台等一系列特色海绵系统。

对新建公路广场应积极落实海绵型城市建设理念,提高雨水的渗透、滞、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溢流雨水口、植草沟等形式,道路绿地宜因地制宜地配置雨水蓄水池下凹式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增加道路绿地雨水吸收能力。对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车场的建设,应推广应用透水铺装法,采用可下渗结构,增加透水性能。可以用沉降式结构来建造城市广场,有条件时,应设置雨水调蓄设施,较大限度地减少雨水的径流。在易涝地区有序推进海绵化道路广场改造,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对易淹路段逐步进行海绵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