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城市多片区内涝,导致部分路段瘫痪,广东汕头表示要找准问题,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建设海绵城市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牵涉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棚改等,包括房地产、道路、园林绿化、水体、市政基础设施等,都能有效拉动投资。根据海绵城市的概念,我国新开发、旧城改造若按海绵城市的理念实施,每年可形成近万亿元的投资额。
2.海绵城市建设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与绿色建筑相结合,低影响开发建设(LID)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I),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地貌,调整雨水径流,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土壤、微生物,净化水质,较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3.建设海绵城市是绿色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既能保证城市生态空间,又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又能为生物尤其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创造生态优美的景观环境。
4.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是中国经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纵观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一开始也是先污染后治理,后来又从绿色发展中寻求产业和技术升级,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同时,发展绿色城市化在中国经济建设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中国城市化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必将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的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再次开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以上,启动“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海绵城市是促进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一种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
“海绵城市”材料的实质性应用,显示出优异的防水、抗压、耐磨、防滑及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及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为“会呼吸”的城市路面,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道路材料,也成为一种良好的城市道路。
都市更新,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天津南开通过绿化补建、下水道管网的雨污分流,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江苏如皋在护城河两岸修建了多座海绵停车场,提高了南湖公园的排水防涝能力;广西南宁修建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化改造措施,使南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更加生动……面对不同的城市水情,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以新技术、新规划助推海绵城市建设提速,创造更多更宜居的现代城市。
当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像其他城市一样,在试点城市推广试点,但由于地域广阔,降雨分布不均,造成海绵城市建设好坏参半,收集和利用雨水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海绵城市对雨水的利用应适应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