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牛奶售价3元,但你喝到嘴里的其实只有2.5元。还有5毛哪里去了?答案是:包装袋。靠着这门不起眼的生意,有一个瑞典公司悄悄蛰伏49年,垄断中国95%市场,一年赚走850亿!它就是利乐公司。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牛奶包装盒,你会发现底下有一个印着利乐的三角标志。
这家公司有多赚钱呢?伊利、蒙牛、娃哈哈、王老吉、汇源,大部分的饮料品牌都在用他家的包装,每年有30%以上收入要给这家瑞典公司。一个包装袋,我们自己不能造吗?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给一家外国公司?这还得从利乐公司的诞生说起。
利乐的创始人叫鲁宾·劳辛,家里是做包装工厂的,那个年代,牛奶还是散装或者装进玻璃瓶里销售,消费者喝完牛奶还要交还玻璃瓶子给商家,商家回收之后也要大费周章把它们一个个清洗干净,很是麻烦。于是鲁宾想到能不能用一种新包装代替玻璃瓶,喝完扔掉不用回收。1952年,利乐公司成立,专门生产液体食品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利乐包,一推出就大获成功,60年代年产能已经超过10亿包。
1972年,利乐公司瞄准了中国市场,一开始做得不温不火,直到蒙牛和伊利出现,急于扩大市场的伊利成了利乐的第一个中国大客户。利乐当时还非常“好心”,免费给伊利提供包装设备和生产线,但有一个要求:必须购买他们的包装材料,否则就停止售后。现在看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一盒牛奶售价3元,奶成本也就5毛,包装纸也得5毛,跟牛奶成本一样贵。这是利乐最精的地方,把一锤子买卖,做成了一辈子买卖。
那中国企业自己不能做利乐包吗?可以,但是很难,首先建生产线成本很高,一般企业负担不起,其次是涉及到专利问题,利乐从包装,到灌装线拥有5000多项专利,一个不小心就侵权了,曾经就有中企被索赔上百万,几乎没有企业敢得罪它。
20年间,中国人均年喝奶量从4升到40升,养肥了伊利蒙牛等一大批饮料企业,但更肥的是背后“吸血”的利乐公司,它垄断了中国95%的市场,仅2019年,利乐包装的全球销量就超过了1900亿,平均每个地球人1年要用掉25个利乐包。
讲到这,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强制捆绑销售,一家独大,这不是垄断吗?国家不管管吗?管了!而且是重罚,2016年,利乐收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6.677亿反垄断罚单,嚣张的利乐总算是开始收敛,不再明文规定中国企业必须用他们的包材。
而另一边,中企“专利战”也赢了!有一家山东的民营企业叫纷美,早在2010年之前就开始自研牛奶包装工艺,给中企代工,硬刚利乐公司。后来被利乐以侵犯专利为由把纷美告上了德国法院。当时大家都觉得纷美不可能赢,这是一场蚂蚁和大象的对决,但经过8年诉讼,中企赢了!不仅赢了纷美还上市了,把生意做到了利乐的大本营:欧洲。
但故事的结局并不尽善尽美,直到2015年,利乐无菌包依然占有中国85%的市场份额。但值得欣慰的是,反垄断法的推出,让越来越多的中企可以跟利乐这样的企业掰手腕。而且国人的民族意识也越来越强,瑞典另一个在中国市场臭名昭著的品牌H&M,在棉花事件之后,在中国销售额暴跌40%,大批门店倒闭。来中国市场做生意,我们欢迎,但如果要玩垄断和抹黑的把戏,那就只能被扫地出门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