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月末,有一首歌成了不少人歌单里的单曲循环。

短短两日,它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就有6.8亿。
这是一首发行于2020年6月15日的歌,歌名《漠河舞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旋律到歌词,都能让人脑海里浮现出遥远的年代感,和一股久违的伤情之美。

起初,在某音上无意间刷到某男星以这首音乐为背景配的舞步,瞬间被吸引了。

怎么说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忧伤、孤独与颓靡,但刷了一遍留言区,才发现,是我浅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源于一个民谣歌手的采风,一场震惊全国的火灾,和一位用一生换一场永恒之爱的老人。

2019年的寒冬,民谣歌手柳爽来到漠河采风,偶然间遇见了老人张德全(化名)。

5分钟的对话中,柳爽知道了这位老人的故事,并在征得老人同意的情况下,返京作了此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6月,这首歌被收录在柳爽的专辑《1st·星球》中。

起初,柳爽只是一个小众的民谣歌手,毕业于公安大学交通管理专业的他,并未系统学过乐理知识。

音乐,完全出于他的个人爱好,《漠河舞厅》走红之前,他也只是一个几乎没有名气的业余歌手。

但当这首歌在上月末突然走红之后,他却并不欣喜,而是感到阵阵“不适”。

2.

为什么会这样?看看各种版本的《漠河舞厅》和这首歌的背后故事,你就知道答案了。

这是电影剪辑版的《漠河舞厅》,画面幽默搞怪无厘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某运营号的《漠河舞厅》,画面低俗搞笑毫无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个人账号的《漠河舞厅》,还是浅显的搞怪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艳俗不堪的《漠河舞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闺蜜大秀美腿的《漠河舞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搔首弄姿的《漠河舞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娆舞蹈版的《漠河舞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各版本,去各大短视频平台随手一搜,比比皆是。

一首歌也好,一部电影也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注解,这本无可厚非。

但你要用一个沉痛背景下的作品去毫无下限地博眼球、抓流量,别说创作者不干,用心聆听作品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这番景象。

《漠河舞厅》不单单是一首爆红网络的歌,它背后承载的是一场庞大的悲剧之下,211个逝去的生命,一万多个家庭的流离失所,5万余人不愿揭露的伤疤,以及一位老人对亡妻30年如一日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1987年的5月上旬,一场火灾铺天盖地般袭来。

火势侵袭了来自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1.7万平方千米土地,出动了58800多名扑救人员,损失人民币过亿,大火中有266人烧伤,211人死亡。

其中,有一位被称为康氏的女子,便是《漠河舞厅》中的原型人物张德全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张德全与康氏第一次相遇,是在广播社前的石彻花坛前,他点燃一根香烟的同时,她与朋友从他身边走过。

谈笑间,她不经意的一个转圈、一次抬手,便叫他魂牵梦绕。

那画面,仿若春日里的阳光,纯净且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之后,他天天守在广播社前的石彻花坛前,就为等她出现。

他无比坚定地认为,只要他再点燃一支烟,她便会再次出现。

就这样,他打探到她的名字,不停地写诗给她,他知道她爱跳舞,他也是被她轻盈的舞步吸引来的。

所以他开始借故跟她学跳舞,尽管步态笨拙,他还是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借工作之便,得来了仓库的钥匙。于是,那里成了他们的秘密舞厅。

1983年,漠河立县,街道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像是在为张德全和康氏的婚宴喝彩。

之后,他们真就把日子过成了诗,闲暇之余,那间仓库昏暗的灯光下,必定少不了他俩共舞的身影。

只是,这蜜饯般的甜,在仓库改造扩建的前一夜,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晚,仓库堆起比以往更多的杂物,灯光似乎也比往日更暗了些。

两个翩翩起舞的青年,怎么也想不到,一次阔别秘密舞厅的赴宴之后,便是一场天人永隔的锥心之痛。

1987年5月6日,张德全随工作队去往异地之后,一场夹杂着9级狂风的“天火”,席卷了整个漠河县。

4.

大火持续整整28日才完全熄灭,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史无前例的特大森林火灾,就是震惊中外的5·6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闻报道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德全疯了似地驱车赶回漠河。

到了县口,眼前浮现的是火势已去的遍地狼藉之象。

或是妻子遗体难以辨认,或是怕他伤心失控,总之,张德全没能见到康氏的最后一面。

那一刻,极致的痛已被麻木替代,他站在满是废墟的土地上,只觉置身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因何而美丽,又因何而凋谢,是若怒了憩息的神明,仰或是连它也妒忌你的美丽,降于你炙热的登场,又炙热的退去··· ···”

灾难过后的漠河,新建了不少矮层建筑,离张德全与亡妻曾去跳舞的仓库旧址不远处的街道上,开了一家舞厅,他管它叫“漠河舞厅”。

余后30多年,他没有再婚,与亡妻也不曾孕育子女,他依旧给她写信,依旧坚持跳舞。

只是,偌大的舞厅再也没有他的舞伴。就像漠河的街道,如何翻新也难以驱散曾在这场大火中失去挚爱之人的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回那场火灾,那些被大火吞灭的尸骨,大都面目全非、男女不辨... ...

他们中,有至死都怀抱孩子,靠向丈夫的女人;

有为救牛羊,最后被烧死在牛栏的饲养员;

有被烧死在逃生路上的党支书之女,等到父亲忙了一夜回家时,才发现女儿已不在...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平凡也好,英勇也罢,他们都曾是这世上和你我一样,活蹦乱跳着的生命。

一场烧了28天的大火,一个无比痛心的故事背后,一个对生命和音乐怀揣敬畏之心的青年,诞生了34年后火遍全网的《漠河舞厅》。

如今,经过34年的恢复和保护,那些被大火燃烧过的土地,已经重新长起大片树林,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覆被率也从火灾后的61.5%提高到87%以上。

所有一切都仿若新生,又好似从来就是如此,只有亲历过它的伤痛的人,才懂得它的今天有多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眼见家乡满目疮痍,依然要重建美好家园;哪怕一个转身便与至亲至爱阴阳相隔,也要带着痛重新出发。

那是211个亡灵用血肉之痛赋予我们的新生与沉思,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搞怪秀身姿,但它的注解对象绝不是《漠河舞厅》这样的作品。

悲哀的是,活在今天的我们,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盲目跟风的大流,什么火我们就跟什么,我们似乎也只能靠跟风和作秀来实现个人魅力的展示,却常常忽略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音乐人的我,尽管瞬间被《漠河舞厅》忧伤凄美的旋律打动,但从听闻它背后的故事起,我不敢轻易将它奉上神坛,亦如我不敢轻易去亵渎它一样。

不因我有多高尚,只因不忍让一段沉痛的过往,被铺天盖地的“秀”抹去它原有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