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今日话题
北洋大学
01创办背景
北洋大学,初名北洋西学学堂,系天津大学前身,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1896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产物,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实行的仍然是封建科举制度,这种制度显然是培养不出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来的,而外国人在中国办的一些学校讲课内容多为宗教义理,涉及科学技术的甚少,水平也不高。至于早已开办的同文馆、广州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洋学堂,虽是为洋务派培养人才的场所,但是其中的课程多是语文翻译和技艺学习。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洋务派不惜重金投资兴学,北洋大学作为当时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最早的工科大学也就应运而生了。1895年10月2日,由光绪皇帝御批,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的“北洋大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
02办学历程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创办之始,就是以美国哈佛、耶鲁大学为蓝本的,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分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修业年限为4年,分为采矿冶金、土木工程、机械。因为头等学堂开办时,合格的新生太少,翌年就自办了预科,名为二等学堂。复以学生学习外文有困难,故将二等学堂的修业年限也定为四年。北洋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比较贫困,一般都是住在学校。北洋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校徽是一个中型红棕色的铜牌。中部镶以景泰蓝的工科大学图样。两边镶有“实事求是”四个篆体字。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校训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学校读书做学问的风气确实很浓,学生们仍然学到了不少知识。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五四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抗议美军制造“沈崇”事件和“反内战,反饥饿”运动中,北洋的学生们多次高举校旗,走上大街参加示威游行,涌现出了很多爱国青年以及优秀的人才。其中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谟,著名诗人徐志摩等,都是北洋大学的学生
03历史意义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不仅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航程。
结语
知晓历史上标志性的事物,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学习传统文化会增加更深的趣味,让我们可以用更多的角度去了解那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我们就是“美育”的提升。
-END
德不孤,必有邻
有喜欢书画或有业务合作的,可私信小王,共同宣传学习传统文化。
热门跟贴